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2月19日

小站飘香 浓浓家味

本报讯 (通讯员 吴铭) “今天的豌豆芽比较嫩。”“火锅味道也可以。”……近日,凯里车务段马场坪站当班职工围坐在食堂饭桌上,一边享用可口饭菜,一边欢乐地闲谈聊天。食堂里飘起一股浓浓的家味,氛围很是融洽。

马场坪站是沪昆铁路线上的一个新建站点,于2019年12月建成开通,现有职工15人,年龄最大49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2岁,他们来自安徽、辽宁、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区,加之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他们选择就地过年。

“车站刚建成的时候,周边公路还没有硬化,加上距离集市较远,买菜很不方便。”陈龙军是车站的开站元老,也是车站年纪最大的职工,说起马场坪站建成开通初期的情形,他记忆犹新。

陈龙军十分勤劳也十分热心,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常常义务当起食堂管家,趁着休假回家休息的时间,他主动帮助车站采购食材,他不会开汽车,就一个人从都匀老家乘坐近2个小时的大巴,将一个星期所需的大包小包的食材带回车站。

他喜欢做菜,遇到休班没事做的时候,他偶尔去食堂露一手,炒几个家常菜,搭配一个火锅,与同事们一起围坐,如同家人一样分享美食,也是分享家的味道。他说:“车站同事同在一个地方上班,天天见面感情自然而然就深了,并且人多热闹才有家的味道。”

“陈师傅人很好,也乐于助人,经常在大休的时候帮我们带菜回车站。”谈起陈龙军做的饭菜,车站职工曹嘉航认真地说道。曹嘉航老家远在辽宁省锦州市,一口北方口音成了他的个性标签,这个26岁的大男孩在铁路一线干了近5年,因工作需要很难得回家过年。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他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倡议,让一心期盼着儿子回家过年的父母,念想又落了空。

“就地过年就是给国家作贡献,作为一名95后,终于逮着机会为国家出力分忧了。”谈到不能回家过年的曹嘉航打趣地说道。他爽朗的个性背后,对于不能承欢膝下也有些愧疚,他经常与父母视频聊天,分享身边的趣事、美食,让父母知晓近况放宽心情。

“我老家也是外省的,我懂得身处异地、远离家乡的那份孤独。”马场坪站站长许宏云说道,“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管好职工的胃,营造家的氛围,才能让职工静下心来安安心心上班。”许宏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把上级部门拨发的食堂津贴用到实处,让小站职工随时吃上了鲜嫩肉、新鲜菜、鲜美汤,品尝到家的味道,管住了职工的胃,更留住了职工的心。

--> 2021-02-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53115.html 1 小站飘香 浓浓家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