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2月20日

牛年说牛

温泉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刘春荣

以牛元素为创作题材的刺绣作品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邰引岩展示作品

绣娘展示刺绣作品

苗族妇女在唱飞歌

李光华和他饲养的水牛

牛年到,关于牛的话题比比皆是。

牛,常给人勤恳、忠厚、老实、担当的形象,这也是“牛”文化的精髓。苗族人沿袭千年的农耕文明,也与牛结下了深厚的渊源。牛年,咱们来听听苗族同胞们说说与牛相关的文化记忆。

“春回大地,我们要下地耕作,女人种棉织布,男人耕地,才能保障一年的丰收……”剑河县基佑村妇女主任杨进英和她的嫂子边忙着手上活边唱着歌。“牛不仅只是犁田的工具,更是贵重的象征,有尊贵客人来,我们都会用最高礼仪牛角酒接待。”杨进英说。

苗族人视牛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也是“守护神”一样的存在。直接用“牛”字给孩子取名寄予希望,这在苗族地区十分常见。“我的苗名叫做ning,汉语就是牛的意思。”久仰镇基佑村村民杨胜说父母取这个名字的意义是希望他像牛一样忠厚老实、勤劳。

走进剑河县的苗族村寨,随处可见牛角屋檐。爱好养牛的人家非常多,人们认为喂养大水牛是一种荣耀,牛不仅为家庭生产出力,还能使家庭平安、幸福。

“我家这头大水牛叫‘擎天虎’,今年9岁了,你看它体格壮硕,威慑力十足。”基佑村村民李光华一家从祖辈开始便热衷养牛,他说喂养牛,不仅是精神上的寄托,更是希望家人要有像“碰牛”一样的精神,勇往直前。

不仅如此,苗族人如今苗绣、发饰、银饰、刺绣、绘画中牛图腾元素的由来和运用,都源于历代苗族祖先对人类伙伴的尊敬和追忆,从中也衍生出大量与牛有关的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手工艺品。

“古时候牛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相当辛苦,所以我们苗家用牛角图样来纪念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邰引岩说,苗家人穿银衣戴银帽,这些都少不了牛角的元素,用来做盛装的牛元素,有吉祥如意的喻意。

“我们的作品创造题材主要来源于农民的生活,节庆春耕秋收等,这些都离不开牛元素。”岑松镇温泉村的温泉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刘春荣,每学期都会定期去给剑河温泉小学的学生授课,每年暑假,也会有很多人慕名来和他学习农民画。

苗族人的牛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文化符号却从未间断,文化信仰代代传承,散发着迷人而又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讯员 杨家孟 吴昌连 摄影报道)

--> 2021-02-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53157.html 1 牛年说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