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四小学 全远芳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围绕着某一个议题选择一组具有一定关联性文章,教师、学生(注: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的“文”,并不只限于文章,而指的是文本。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但需要指出的是,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简单叠加,而是按某一议题进行组合的多个文本阅读整体。群文阅读教学是让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方法,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内容结构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文章”走向读通“一类文章”,完成由点到面的知识链接。群文阅读教学既能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拓展教学视野。又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与传统单篇课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一、通过横向比较阅读,发展多角度思维,拓展读写能力。
通过对文本群的比较阅读分析、类型归纳,异同点总结,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加深记忆、提高概括能力。如果说,传统的单篇课文的阅读是从头至尾的纵向阅读,则群文阅读则可归为横向比较阅读。横向比较阅读更有利于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例如,同样写庐山,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写的是庐山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表达的人生哲理是:观察者的立场不同则结论不同,遇事应客观全面、冷静思考,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达了李白站在自九天而下的瀑布下,水汽氤氲,袅袅的紫烟环绕在山间峰顶,就好像置身于仙境一般,心中再也没有其他的杂念,进入一种忘我的享受状态。宋之问的《寒食江州满塘驿》“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此诗前四句侧重于“感物”,着力渲染满眼春光,逗起今昔之思;后四句侧重于“思归”,直抒满腹乡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遭贬南行的哀伤。进行这样的群文组合阅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拓展学生的读写思路。
二、通过群文阅读,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怀。
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名人故事的课文较多,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从题目看,它们都属于“某人做某事”一类。假设把它们编入群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每篇文章对于人物特点描写的差异性就会凸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描写的是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王二小》讲述通过放牛娃王二小面对日寇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小英雄雨来》描绘了的小主人公雨来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并智胜日军的惊险故事。《狼牙山五壮士》则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五位战士先诱敌上山、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跳崖自尽的英雄事迹。这些英雄人物群文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都遵循一条共同的思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激发了我们什么。所以,读“通”这一类文本,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发现和掌握阅读规律,而且可使他们从这些多样化的范本中学习掌握阅读策略和写作技巧。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拓展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关注学生的阅读效率,致力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群关联性的理解和主体意义的感受,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当然,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加重了课任教师的备课量,对任课教师是新的挑战,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教师辛苦点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