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2月24日

砥砺奋进 铸就辉煌

—— 黔东南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回望这五年,既有砥砺前行的坚韧和勇毅,也有乘风破浪的浩荡和豪迈。

风起扬帆正当时。“十三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必答题,高水平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在历史性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精准施策 脱贫攻坚

五年来,州委州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践行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持续向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瞄准重点破解难题。决战“四场硬仗”。建成通组公路8975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等58.16万户;7.06万户30.81万人搬迁进城成为新市民,建立健全后续扶持“五个体系”,有效衔接搬迁群众就业、医保、低保、上学、养老等各项工作;实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保率、补助率达100%。

聚集资源助力全胜。用好中央部委和省直部门定点帮扶、东西部对口帮扶、澳门结对帮扶等机遇,助力我州决战决胜。中组部等14家中直单位、杭州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85亿元、实施项目1860个;与杭州市探索的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万达集团和丹寨县探索的“基金+产业+教育”扶贫模式,短中长兼顾,经验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库;67家省直部门定点帮扶极贫乡镇、深度贫困村,引导930家企业、商协会结对帮扶1421个村,投入资金17.1亿元,惠及贫困群众30.32万人。

抗疫抗灾“两个都赢”。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和洪涝自然灾害,州委州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答好“加试题”。不懈推进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率先开行务工专列、包机、直通大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61.8万人;全州认定扶贫产品1420个,销售15.3亿元。

艰辛付出结硕果。截至2020年底,全州1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减贫摘帽,18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3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创造了历史奇迹。

经济转型 提质增效

五年来,我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工业、服务业大踏步前进。

产业结构调整有序。着力发展蔬菜、食用菌、茶叶、精品水果等12个特色产业,全州种植面积达622.24万亩;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集中打造“苗侗山珍”公用品牌,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实现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示范园区“双零”突破。全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24家、合作社示范社377家、示范家庭农场202家,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工业经济不断提升。十大工业产业加快培育,实现工业总产值29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工业增加值560亿元,工业增值税60亿元;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省批复,园区载体平台作用逐渐发挥;“双千工程”改造项目732个、引进优强企业612家;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服务产业高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服务业比重达58%,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累计接待旅客4.83亿人次,综合收入4203亿元。康养、金融快速发展,中介服务、教育服务、信息服务蓬勃兴起,快递、物流、通信异军突起。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五年来,我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等8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居全省第一;2019年,全省7个生态环境质量“优”县中,黔东南州占了6个。2020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第五,位居全省首位;锦绣黔东南的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

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完成石漠化治理262.4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832.7平方公里,人工造林2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7.98%;全面实行河长制,“两江一河”流域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城镇(县城)污水处理率从67.89%提高到86%,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绿色发展风生水起。以推动建设“百千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创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州为载体,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鸡、林蜂等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100万亩,2020年总产值达18.69亿元。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示范创建硕果累累。雷山县获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5个;凯里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有序推进;雷山县、剑河县先后获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

民生为本 社会繁荣

五年来,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保民生,促发展”主线,民生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投入74.67亿元。率先在全省实施“小幼连贯”试点,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1%,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实现新突破;着力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实现新突破;本科及以上上线率由2016年的48.4%提升到2020年的54.7%,高中教育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全州职业院校与180个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现新突破。

医疗卫生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州县乡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县级综合医院实现“二甲”全覆盖,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和村医配备实现全覆盖,群众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9.1%。

就业创业齐头并进。投入中央就业补助资金11亿元,建成台江经开区、黄平槐花工业区等29个农民工创业园(点);建成榕江、岑巩等18个创业孵化基地;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6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45万人。

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拓展,陈立群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刘善平、陈忠平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龙光庆、张林昌等9人荣获“中国好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凯里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全国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校园49个;移风易俗树新风,“天柱合约食堂”等典型在全州推广。

过往五年,历史长河终将留下奋斗者的足迹和功勋。展望未来,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引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黔东南,必将在更加壮阔的时代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 2021-02-24 —— 黔东南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153487.html 1 砥砺奋进 铸就辉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