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韦祖英是从江县斗里乡马安村一位苗族妇女,同时也是全国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她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常年奔走在苗乡侗寨的乡间路上听民声、体民意、察民情。近年来,她从外出打工到自己创业,带着乡亲们大力弘扬传承民族技艺,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致富之路。
红色的剪刀、精致的绣片、轰轰作响的机械绣床,60余名绣娘正埋头踩着缝纫机缝制苗族服饰……初春,记者走进从江县美娥易地扶贫搬迁小区里的从江县祖英刺绣有限公司民族刺绣生产扶贫车间,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韦祖英就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
韦祖英所在的马安村是一个苗族村寨,过去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状况很差。面对村里的状况,韦祖英一边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申请项目支持,一边和村组干部逐户动员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在韦祖英的努力下,马安村的村容寨貌得到彻底改善,一个干净整洁、民族特色浓郁的苗家传统村寨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4年底,韦祖英成立从江县马安祖英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410万元,合作社带动从事苗族服饰刺绣加工创业40余户,培养了20多名刺绣骨干。
“乡亲们搬迁过来县城后,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怎么解决就业的问题,我觉得在小区里开办刺绣厂是很有意义的。”韦祖英信心满满地说。小区开办刺绣厂,不仅让大家学会刺绣的技术,还助力传承好民族文化,现在很多绣娘身上的民族外套,都是在这刺绣厂里缝制出来的,而且是绣娘们自己独立做出来的设计。
韦祖英招纳进公司上班的绣娘,她们每月不仅能挣到两三千元钱,还能照顾家庭。据了解,刺绣厂招聘之初,先对绣娘们进行培训,每天还补贴40元,并在第一个月发保底工资1800元,第二个月则由绣娘们自行选择计件还是拿保底工资,这样的方式吸纳了更多的绣娘们来上班。
平日里,韦祖英不仅在公司教乡亲们做工,还挤出时间走村串寨和村干部、群众交谈,聆听大家的心声。她随身带着的笔记本已归纳总结了200条来自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向相关部门作了反映。
从“苗族绣娘”到“全国人大代表”,韦祖英始终坚持“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