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正洪 赵 军 朱云菊
五载栉风沐雨,逐梦前行;五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黄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六个黄平”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是奋斗的五年,辉煌的五年,是足以让黄平39万各族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五年。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回顾过去的五年,高质量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展望未来,久久为功的蓝图,更让人砥砺奋进。
这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五年来,黄平县坚决扛起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政治责任,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五个重点、打好十一场歼灭战的“1511”总体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拔穷根”。
按照“一菜、二药、三养、四强、五优”的总体发展思路,下大力发展产业。目前,以坝区蔬菜种植为主导的“一菜”产业产销两旺;以太子参和白及为主的“二药”产业效益明显; 以生态养牛、养猪、养家禽为主导的“三养”产业势头强劲; 以稻田养鱼、林下养蜂、有机香菇、精品水果为主导的“四强”产业发展迅猛;以优质烤烟、优质牧草、优质小米、优质水稻、优质山珍的“五优”产业蓬勃发展。各村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订单产业,精准把产业覆盖到村、到户、到人,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实现年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目前,全县11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1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60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1294人全部脱贫。国民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的目标,由“十二五”期末的43.6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8.57亿元,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了两番。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实现增长8.63%、1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这五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过去的五年,黄平县始终坚持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成功经验,推动了园区建设风起云涌。这五年,以尖峰集团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以傲农生物为代表的现代生态畜牧循环科技产业链,以远鸿生物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以富春控股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园,以南园生态为代表的林下经济,以乐百年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相继落户黄平,这些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成功入驻黄平,为黄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五年,黄平县坚持以转型促升级,以特色促发展,助推了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目前以太子参、白及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余亩,以蓝莓为主的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9万余亩。建成国家标准化示范养牛场1个,20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完成坝区土地流转2万余亩,引进优质农业企业30余家。建成林下经济产业万亩示范基地3个、千亩示范基地11个、百亩示范基地126个。发展林下养鸡200万羽、林下太子参2万亩、林下黄精1万亩、林下食用菌2000亩、林下养蜂19640箱。
这五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针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三五”以来,黄平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 “一城两区”建设为重点协同推进。目前,全县公路里程已达2645.497公里,其中黄平县城至旧州城市主干道全线通车,通村的沥青或水泥公路达745.6公里,通畅率和客运车通车率均实现两个100%。同时,全力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全县新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7座,新建成污水管网66.64公里,印地坝水库、土牙坡水库、白秧坪水库、打洋河水库、谷陇岩英水库等一大批重点水源建设得到积极推进,全县23.4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100%全覆盖率,长期以来,制约发展的工程性缺水和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全县142个行政村4G网络已实现100%全覆盖,城镇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
这五年,民生保障事业成效显著
这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着手,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教育事业大踏步前进。“十三五”时期,黄平累计投入各类教育资金38亿元,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改薄”计划、学前教育等项目共337个,完成总投资7亿元。目前,黄平民族中学实现整体搬迁,志成高级实验中学破土动工,5个移民安置点幼儿园已全部建成开园,教育扶贫政策全面兑现,实现应助尽助,5079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到了学生营养午餐,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身体条件和素质。
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有力。 “十三五”全县共完成12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增设医疗点25个,配置村医222名。执行州域内“一站式”减免和“三重保障”政策,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100%。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每年提高到4308元,城镇低保每月平均标准提高到625元,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67%和43%。此外,黄平县人民医院、黄平县中医院成功升级为国家二甲医院,黄平县妇幼保健院升级为国家二乙医院,同时加快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服务新格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进一步实现,老百姓看病就医能力全面夯实。
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和“雁归兴黔”就业计划,统筹做好贫困群众、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5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仅2019年,黄平就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995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41人。在农村住房保障方面, 近五年来,全县共有20461户农村危房实施改造,发放补助资金2.46亿元,对全县19666栋透风漏雨的农村老旧房屋进行了全面的整治翻修。同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142个行政村开通“户户用”电视,30户以上自然寨开通智能应急广播,11个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4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5个移民安置点图书馆和文化馆分馆挂牌,旧州古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三五”期末,共接待游客423万人次。“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五年,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亘古大山,资源宝库,它孕育着勃勃的生机,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五年来,黄平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省、州林下经济战略发展部署,围绕“立志、立业、立战略”三立要求,坚定 “增绿、增景、增收入”三增目标,创新生态扶贫模式,用好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林下产业发展新路子。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以“林菌、林药、林鸡、林蜂”为主的全县林下经济种养殖利用森林面积达 17.7万亩,总产值达到1.9951亿元。其中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 800亩,产值600万元;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0.5495亿元;林下养鸡存栏 50.65万羽,全年累计出栏26.19万羽,产值 1960.98万元;林下养蜂 2.0212万箱,产值 605.235万元,共带动农民增收人均达6000多元。
此外,黄平县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大力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加强苗里河等河流治理,持续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干部植树增绿、河长巡河护绿成为常态。严格按照“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做好河道水域保护工作,辖区内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断面水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十三五”期间,黄平县域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2%,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6%。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主要污染物、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黄平以优良的生态环境,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崭新的精神面貌成功创建为贵州省文明县城。
这五年,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力推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坚决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广泛深入的大学习、大宣讲、大培训,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让党员干部群众精神更加振奋、斗志更加昂扬、行动更加有力。
二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县落地生根,确保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高效保证政令畅通。
三是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奏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时代最强音。同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持续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海天辽阔,风劲帆满。五年来,这些民生福祉,这些巨大变化,黄平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欣然回首,辉煌的过去已定格成历史,新的五年正阔步向我们走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人民蓝图在胸、豪情满怀,正以全新的姿态为建设“六个”黄平而不懈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