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姜泽光
在过去的五年,是剑河县“十三五”规划实施时期,也是剑河县人民获得感满满的时期。剑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在到来的“十四五”,剑河县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面临的发展形势,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谋发展,科学谋划,乘势而上开启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回眸“十三五”:实现历史性跨越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剑河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151户18145人,入选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累计解决和巩固提升14万余人的饮水安全。实施危房改造1万余户,透风漏雨整治9609户,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扶贫政策应享尽享,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医疗卫生应保尽保,兑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类医疗补助2.1亿余元,救治3万余人次。“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全县减少贫困人口近2万户8万余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撕掉了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标签。
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剑河县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36.05亿元增长到59.07亿元,年均增长10.39%,实现了量质并重。税收占比由47.85%提高到76%,极大地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8.27亿元增加到23.1亿元,年均增长6.48%。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优化。剑河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24.9∶16.4∶58.7。农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食用菌“一县一业”成为全州全省示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5.55亿元增加到24.44亿元,年均增长11.42%。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均增长9.05%。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从8.25亿元增加到33亿元,年均增长32.18%。“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基础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善。五年来,剑河县累计完成国道改建32公里,省道升级改造98公里,农村沥青(水泥)路建设878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482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水泥路。剑榕高速建成通车,剑黎高速建设加快推进。建成3个骨干水源工程和4个乡镇的抗旱应急引提工程,南甲、打脑、白水溪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设,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动力电、4G网络和闭路电视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实现“户户用”。5G基站建设逐步铺开。
社会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五年来,剑河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考、高考成绩逐年突破,稳居全州前列。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分别达100%、90.45%、93%,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卫生室和村医全覆盖,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5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65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社会保障兜底和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公共安全网络织密,平安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
统筹城乡实现历史性加快。剑河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67平方公里,空间不断拓展,品质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6.56%提高到50%。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2756元、6524元增加到34820元、10747元,年均分别增长8.88%、10.5%,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建成农村户用厕所3.9万余个、农村公厕257个,完成改厨3710个、改圈6431个。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8个,农村旧貌换新颜。
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推进。剑河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出境断面水质达三类水体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2015年的81.5%、69.5%提高到2020年的88.8%和78.1%。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6.75万公顷,比2015年增加4972.83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241.28万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288.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42%,比2015年增长4.22%。成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并荣获“贵州仰阿莎国家森林公园”授牌及“省级森林城市”称号。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突破。剑河县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农业、工业、城镇化、旅游、教育、医疗、就业等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村产业革命、食用菌产业发展、山村幼儿园建设、基层“云治理”、金融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等领域改革率先走在全州全省前列,发展动力活力充分释放。
治理水平实现历史性提升。剑河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剑河县人大、政协依法履职。依法治县工作提上新水平,党的群团、党管武装和统一战线工作迈上新台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现新进展。干部群众自觉自信自强的精气神得到全面提振和凝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持续巩固,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展望“十四五”:开启新时代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剑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部署,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富县、产业兴县四大战略,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坚持落实“五个沉下心来”具体要求,切实沉下心来抓产业发展、沉下心来抓项目建设、沉下心来抓招商引资、沉下心来抓主体培育、沉下心来抓改革开放创新,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经济发展水平再创新高。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经济总量不断做大,力争“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人民生活水平再创新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明显加快。
生态文明水平再创新高。绿色屏障、绿色经济、绿色家园、绿色制度、绿色文化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为全州全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全国生态功能示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生态经济先行区作出剑河贡献。
改革创新水平再创新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创新驱动迈出新步伐。基础条件和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显著成效。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水平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外部联系更加紧密,“走出去”与“引进来”实现更高水平融合。
社会治理水平再创新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县域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剑河、平安剑河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防范化解风险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类风险总体可控,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搏战风雨,乘势扬帆。剑河县28万的苗侗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美丽的仰阿湖畔,用勤劳与智慧书写华丽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