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俊辉 王凤波 欧清兰 潘一江
导 语:
2016年以来的五年,虽然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小小片段,却注定会在麻江大地上被深刻铭记。
五年来,17万勤劳智慧的麻江人民,在麻江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攻坚战。
当我们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回顾过去,跨越发展的辉煌,让人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久久为功的宏伟蓝图,更让人砥砺奋进。
“十三五”亮点精选
2016年,麻江县被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农业部等7部门批准为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之一;
2016年1月成功申报蓝梦谷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为AAA级景区;
2017年,麻江县被国家质监总局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2017年,国家住建部将麻江县列为全国农村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省住建厅将麻江县列为全省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示范单元;
2017年,麻江县被国家商务部和省商务厅分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商联动示范县;
2017年,麻江县被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工作试点县;
2017年8月,麻江成功申报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为AAA级景区;
2018年9月成功申报县城马鞍山生态体育公园,目前按照AAAA级景区标准规范推进建设和申报;
2019年成功申报蓝莓生态旅游AAAA级景区;
2019年8月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成功获批“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和国家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2个国字号品牌,入选全省“188”粮食物资储备和应急保障中心建设体系工程。
中流击水三千里 扬帆破浪正当时
五年来,麻江县一直坚守着勇于担当的豪气,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脱贫攻坚“练武场”上,麻江县成立书记、县长担任组长和指挥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协调指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244名帮扶干部与贫困户无缝对接,精准帮扶实现全覆盖。县委常委把16个深度贫困村作为自己的主阵地,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上出实招解难题。
建立“局长驻村、常务看家”“联村包组”工作机制,由帮扶单位775名县乡干部(包括第一书记)和村“六大员”组成的脱贫攻坚小分队沉战到村,一线作战,实行“网格化”管理。
组建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等18个工作专班,深入一线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019年3月,麻江县脱贫攻坚成效通过了第三方评估,2019年4月,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2016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2.89%,减贫人口6403人;2017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8.61%,减贫人口8945人;2018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55%,减贫人口14770人,实现整县“减贫摘帽”;2019年共减少贫困人口3172人,贫困发生率从“十二五”期末15.95%到“十三五”期末降为零;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尽锐出战强堡垒 凝心聚力战贫困
五年来,麻江县以“铸魂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县委常委班子示范带动全县68个参学单位263个党支部6100余名党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扎实推进“8+3+2+1”专项整治工作,以整治整改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来推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围绕建强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坚持“一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第十届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选优配强16个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深入走访和综合研判,对不合格、不胜任的19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制度共29人,比例达46.03%;培养村级后备力量527名,实施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学历提升工程64人,“三级联审”发展党员572名,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攻坚队伍。2016年4月以来,对36个贫困村精准选派181名驻村干部(其中第一书记37名)用心、用力、用情真帮实驻,并从县直部门加派27名干部到非贫困村驻村,实现63个行政村驻村干部选派和攻坚帮扶力量全覆盖,去年以来,全县各级选派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20.6万余人次,办实事好事3700余件,协调项目454个,协调解决资金5750余万元。
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一联双助”“一诺三亮”“三带三创”等活动,提升基层组织力。抓实党建促脱贫十项行动计划,运用好“345”党建扶贫工作法,自我加压开展党建扶贫示范县、示范乡、“六好六强”示范村创建暨党建扶贫“亮点工程”创建观摩,有效推动党建与扶贫的深度融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八大工程”为抓手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12个,占全县254个党支部的83.46%,5个基层党支部被州委组织部命名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州级示范点”,复兴村党支部被省委党建领导小组命名“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累计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9个。
通过“党社联建·村社合一”模式,全县35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63个村全面推广“党社联建·村社合一”模式,村“两委”领办合作社111个(其中示范乡镇2个、示范点16个),贫困户入社率100%,实现县内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8个,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一枝一叶记心间 百姓冷暖最关情
五年来,麻江县一直坚守着民生为本的底气,千方百计从麻江人民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着手,对各项保障机制进行“精心打磨”,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在教育事业方面,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4.2亿元,大力实施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行动计划和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改扩建项目、智慧教育工程、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在落实好两助三免的基础上,2017年至2019年县财政自筹资金1949.32万元,补助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500元/学年的县级扶贫助学金,对在校的全日制专科、本科贫困家庭学生,给予补助3000元/学年的县级扶贫助学金。
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和“雁归兴黔”就业计划,帮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0150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11000人;实施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2634人,增长1.35%,综合参保率达98%以上。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继续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扎实推进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
在农村住房保障方面,对11106户危房实施改造,对存在透风漏雨的5030户房屋进行了全面整治。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990人。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提升“诗情田园·梦境麻江”品牌影响力。在社会治理方面,全面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全力巩固“无毒县”创建成果。
产业调整出成效 绿水青山现白银
五年来,麻江县一直坚守着不断突破的勇气,开拓进取,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大力发展蓝莓产业,蓝莓种植面积达6.5万亩,依托贵州绿色产业扶贫子基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初步建成集蓝莓育苗、基地种植、冷链储运、生产加工、电子商务、市场销售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农旅融合、工旅互动的新模式。大力发展菊花产业,菊花种植1750亩,开发了菊花系列产品8个。
大力发展锌硒米产业,以麻江县金之稻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订单式发展水稻种植1.46万亩,成功申报了2020年“中国好粮油”示范县。
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以南农大帮扶为契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力打造“以菊花为主,牡丹花、荷花等其他经济花卉为辅”的复合型花卉产业,改变以往花卉产业发展单一的模式,转型升级为集花卉种植、加厂、物流、销售和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同步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麻江县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推动谷硐坝芒万亩蔬菜产业带建设,辐射带动全县从事蔬菜产业主体51个。建成林药、林蜂、林禽等林下经济示范点40个,带动贫困户3114户,户均增收4500余元。
一二三产紧融合 遍地盛开致富花
五年来,麻江县一直坚守着善谋善为的锐气,与时俱进,推进“五县”建设,让麻江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全县群策群力,创建了有机农业大县、产业融合示范县、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县、乡村旅游精品县和山地公园特色县。2017年被国家质监总局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农业部等7部门批准为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之一,2019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工信部等7部门批准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2017年国家住建部将麻江县列为全国农村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贵州省住建厅将麻江县列为全省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示范单元。2017年被国家商务部和贵州省商务厅分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商联动示范县。2017年被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工作试点县。2019年8月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获批为国家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
全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21.69亿元、同比增长30.14%,接待游客3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26.49%,两项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2020年实现旅游收入24.29亿元、同比增长12%,接待游客359.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
真刀真枪推改革 红利释放暖民心
五年来,麻江县一直坚守着持续创新的锐气,大胆探索,真刀真枪推进改革,让麻江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动力、更有活力。
自改革工作开展以来,麻江县顺利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试点任务,农村“三变”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工作稳步推进,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得到国家卫健委在全国推广。完善“麻江·滨江”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深入推进“南农麻江10+10”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获批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新增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年度新增省级科技型备案企业5家,累计达104家,完成国家中小型企业评价入库4家。五年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期末26.53亿元增加到“十三五”期末41.7亿元,年均增长11.44%。
秋来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一个个国字号、省字牌的荣誉,折射出“十三五”的开拓进取,一组组鲜活的数字汇聚成麻江速度、麻江精神。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麻江县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相衔接。麻江县必将迎来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的城乡面貌。
(本版图片由麻江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