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91.52亿元,增长4.5%;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6.3%、3.3%、4.4%。榕江、从江2个县顺利脱贫摘帽,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47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县城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4%和8.3%。城镇新增就业6.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下达计划范围内。
(一)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二)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四)全力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发展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五)全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产业革命取得新成效。
(六)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重点改革深入推进。
(八)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州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沉下心来抓产业发展、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抓主体培育、抓改革开放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二、三产分别增长6.5%、9%、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县城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调控范围内。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2%左右;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5%左右;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0.5%,工业战略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下降到3.0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1年,人均预期寿命74.8岁。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二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凝心聚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抓好支柱产业培育,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二是全力抓好园区集约规范发展,强化工业发展平台支撑。
(三)凝心聚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聚焦实施凯都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凯里新区建设。二是聚焦提升城镇品质,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聚焦特色发展和示范带动,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四是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凝心聚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狠抓林种结构调整,着力实施林下经济倍增计划。二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三是狠抓规模化经营,着力发展畜牧业和生态渔业。四是狠抓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五是狠抓品牌创建,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五)凝心聚力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一是围绕促进旅游提档升级,加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二是围绕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围绕激发旅游发展活力,加强旅游改革创新。四是围绕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整治。五是围绕旅游品牌创建,加强旅游宣传营销。
(六)凝心聚力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一是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完善物流服务水平。二是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三是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强化金融服务链延伸。四是着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五是着力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七)凝心聚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做强“五大提升工程”,着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狠抓交通补断畅卡提升工程。二是做大“四大储备库”,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撑。三是做实“四大机制”,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服务。
(八)凝心聚力落实“两山”理念,加快推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一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持续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二是探索建立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构建多业态的生态产品体系。三是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九)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一是抢抓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机遇,着力推进产业大招商。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梗阻问题。三是抓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五是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凝心聚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一是进一步抓好稳就业保就业。二是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提质扩容。三是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五是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六是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十一)凝心聚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平安和谐黔东南。一是扎实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二是扎实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扎实抓好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小学20所、初中10所。(2)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9000户,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4200套,新建城市公共停车位2500个。(3)建成30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100个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4)建成州老年养护楼,改造提升10个标准化养老敬老院,新增1000张护理型床位。(5)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000人。(6)改造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20座。(7)建成投用州儿童医院;提质扩能6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州26万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8)建设全民健身示范站点100个,建设健身步道50公里。(9)创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12个,改造提升旅游景区示范厕所13个。(10)新建或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万户,完成路灯安装维修2万盏。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光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