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龙治刚 吴德军 马 超
这是一场消除贫困的伟大战役!
这是一段前所未有的历史壮举!
这是一项惠泽百姓的民生工程!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诗!
从江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月亮山腹地,都柳江从县城驻地穿城而过。全县辖19个乡镇11个居委会377个行政村,总人口38.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16万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571户135043人,贫困村20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64个,贫困发生率高达40.9%。
这里曾经被重重大山阻隔;这里曾经被贫困长期包围;这里,曾经热切期盼挣脱贫困枷锁……一场撼天动地的脱贫攻坚战,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吹响冲锋号角、集结总攻……
这里的困境牵动各方
集中力量办大事,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得到了生动体现。7年来,从江县深受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倾心倾力倾情帮扶,凝聚了推动从江从深度贫困迈进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202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视频连线从江,调度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6月,2020年9月,时任省委书记孙志刚两次亲临从江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11月,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谌贻琴深入从江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6月以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会主任夏红民同志担任省联系从江县帮扶领导、从江县省级挂牌督战队队长,牵头协调省直40多个部门建立了省直部门支持保障从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联席会议,先后21次深入19个乡镇实地督战调研指导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桑维亮,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强多次到从江督战脱贫攻坚工作,并创新“1+19+34+N”帮扶模式,形成举全州之力攻克从江深度堡垒的立体格局。
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澳门特区,中国贸促会,浙江省委、萧山区委、江南大学领导多次亲临从江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给予倾情帮扶。澳门帮扶从江,更是开创了“一国两制”下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河。
贵州省直厅局、黔东南州直单位,把从江脱贫当成自己的“责任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注入强大智力、财力、人力,保障了脱贫攻坚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从江县共获得上级专项扶贫资金16.45亿元,收到社会各界捐助资金4.5亿余元,实施帮扶项目400余个。
这里的人民自立自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重大部署。38万从江群众立下愚公移山志,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谱写了一曲曲“突围月亮山,决战都柳江”的时代战歌……
他们努力改善生活环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为了改善交通条件,披星戴月打通山与山之间的阻隔,连起山里山外的致富路。他们找水源、建水池、布水管,把清凉的山泉引到千家万户。他们清水沟、扫垃圾、拆旧房,美化绿化村寨庭院。他们立村规、建民约,连心聚力改面貌……一个个美丽家园横空出世,一处处人间仙境应运而生。
他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从江地貌的真实写照,尽管耕地资源稀少,但他们还是不甘受困,想尽一切办法做好产业文章。林下养鸡、林下中药材、林下养蜂,坝区结构调整发展商品蔬菜,坡地种植百香果,铁皮石斛“套种”食用菌,油茶“套养”小香鸡,竭尽全力向林地找效益、在耕地增收入。
他们搬迁新居走出大山。面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扰,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怀揣向往,克服阻碍,搬出贫困大山的愿望终于实现。
他们艰苦奋斗创业就业。“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深知“靠着墙根等帮扶,晒着太阳等救助”没有出路。他们积极参加劳务合作社,抱团外出打天下,形成一批批“农民专业收割队”“道路施工工程队”,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加勉乡污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韦金水,依靠省交通运输厅的帮扶和从江县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就业机遇,成立了加勉乡污弄工程建设专业合作社,带领37名加勉乡务工人员先后参加了加勉至加鸠三级路、兰海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项目建设,他的施工班组人均月工资已达4510元。韦金水说:“我相信,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幸福的小康生活就在前头等着我们。”
这里的干部尽责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7年来,从江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尽锐出战”的指示要求,坚决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在深度贫困的战场上书写了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瑰丽篇章。
全县上到县委书记、下到村党支部书记,坚持靠前指挥,作战一线。他们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孜孜不倦、辛勤忙碌,彰显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驻村干部是“尖刀队员”,他们走村入户,帮助困难群众谋脱贫,促发展;他们身先士卒,爬房梁补瓦片,推沙车打地坪,下田地干农活,守关卡堵疫情……守护、扶助,排忧解难,树立起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标杆典型。
帮扶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6554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31046户贫困家庭,通过无数次的深入走访、真帮实扶,绘就了一道道鱼水情深、干群融洽、携手共创的新风景。
支援从江的各级干部是“生力军”,为决战决胜注入了新鲜“血液”,凝聚了攻坚合力。他们把他乡当故乡,把挂职当本职,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从江大地,用自己的双手牵引着贫困群众走向幸福、奔向远方。
中国贸促会派驻谷坪乡高武村第一书记刘伟男,贵州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派驻加勉乡党翁村第一书记杨雪园,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和担当,主动请缨与贫困作战,他们克服语言不通,在驻村的800多个日夜里,他们团结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撕掉了贫困的标签。驻村“夫妻档”的县政协派驻干部梁长有和梁海燕夫妻,分别派驻在刚边乡宰别村和鸡脸村担任第一书记,夫妻齐心攻堡垒;上阵“母子兵”的停洞镇东勤村网格员刘瑛和她的儿子贺常乐,母子齐力战脱贫。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每一名基层干部的辛勤付出,才换来如今的苦尽甘来。
这里的战绩绚丽辉煌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从江县委县政府强化为主意识,全面打响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产业等攻坚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7个贫困村顺利出列,整县达到减贫摘帽标准。
这7年,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不断织密交通路网,全县公路里程从2014年的2786.4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3593公里,路网密度从全省末位提升到第28位。加快推进通讯设施建设,实现4G网络信号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群众手机使用率达到82.8%。
这7年,义务教育保障全面提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184所,学校软硬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教育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建成移民安置点学校15所,保障5380名搬迁子女顺利就近入学。
这7年,基本医疗保障全面提升。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9个,村级卫生室336个,配备合格村医488名。农村群众参保率达100%,实现应补尽补,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政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
这7年,住房安全保障全面提升。投入2.69亿元,实施危房改造18309户;投入6903万元,实施透风漏雨改造13806户;投入2.33亿元,实施人畜混居整治19002户,全县农村住房安全得到了全面保障。大力开展“一拆两治”村庄治理,共拆除旧房、棚房1.28万间,拆除面积54.96万平方米。
这7年,饮水安全保障全面提升。投入1.37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1处,有效解决25.59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聘用管水员700名,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强化后续管护,不落一户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这7年,易地扶贫搬迁效果明显。完成3.1万群众搬迁任务。创新探索“社区工厂”发展新模式,发展食用菌、刺绣加工等产业,实现了“楼上生活,楼下干活”,解决了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这7年,产业就业实现跨越发展。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因地制宜围绕“鸡菌果蔬”和中药材培基固元,2020年全县养殖生态鸡223.78万羽,累计出栏75.36万羽,产蛋销售1.09亿枚;种植食用菌2413.2亩,累计销售4090.06吨;种植百香果1.25万亩,累计销售6095.88吨;种植商品蔬菜2.78万亩,累计销售1.03万吨;种植林下中药材4.45万亩,各类特色产业共带动贫困户3.09万户12.3万人增收致富。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多渠道稳定增收。探索创新“365”有组织的劳务就业模式,成立劳务合作社和从江县扶贫建设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支持鼓励全县14余万农村劳动力通过劳务增加收入,着力打造从江劳务品牌。
这里的明天大有希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江县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返贫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抓实产业就业持续增加收入,智志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作好了充分准备。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养心圣地·神秘从江——经历脱贫攻坚的真火淬炼,已经挣脱绝对贫困的沉重枷锁,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破茧化蝶。这只斑斓缤纷、生机勃勃的彩蝶,将会在乡村振兴大花园里自由地振翅飞翔!
(本版图片由从江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