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02日

研究生工作站为麻江乡村振兴添活力

本报讯(通讯员 王芊茜) 近年来,麻江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强化校地合作,强化人才培育,与南京农业大学组建南农麻江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

近日,笔者看到,在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种植大户赵祥榕的20亩红蒜试验基地里,36岁的赵祥榕正在对48个试验小区红蒜进行生长记录和观测。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下正当时。”今年是赵祥榕与南农麻江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合作的第一个年头也是试种麻江红蒜的第一个年头。为解决红蒜种植规模小、管理粗放,种蒜在贮藏过程中腐烂、病害严重等问题。南农大教授吴震和他的团队承担起复兴当地红蒜产业的任务。经过分析,吴震提出选优分级播种、提纯脱毒复壮、种蒜防腐保鲜、地膜覆盖栽培、环境综合调控的30字方案,制成简明易懂的展示板立在田间。

在赵祥榕接受笔者采访时,他正在红蒜试验基地里与南农大教授吴震带领的研究生王梦丽连线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据了解,2015年赵祥榕回乡种植本地的籼稻,规模一度扩大到300亩,后来遭遇病虫害和旱灾,把挣的钱全赔了进去。2017年,在南农大教授李刚华的支持下,赵祥榕种植了40亩南农自主培育的粳稻品种宁粳8号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从2016年以来,在县相关部门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帮助下,我种了100多亩锌硒米,今年又试种了20亩红蒜,在科技部门的帮助下都取得了丰收,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赵祥榕乐滋滋f地说。

工作站把乡村产业发展与校地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把解决农业农村实际问题与扶贫脱贫工作有机融合,把学校学科优势与麻江产业特色有机融合,设立校地合作专项,立体化、阵地化服务麻江乡村振兴。“下一步我将用我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周围愿意学习的农户,以此带动他们一起进行搞科学种植致富。”赵祥榕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麻江县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于2019年11月成立,站内建立校内外导师协同联动机制,专门聘请南京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担任校内导师,提供先进的理论与科学技术服务,同时也聘请县内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才担任校外导师,搭建因地制宜的资源和平台,双师协同联动,指导研究生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施展才干,培育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目前,南农麻江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组建校内外导师队伍47人,其中有21名博士已先后驻站开展工作,开展课题调研7个、红蒜试验1个,为麻江县产业发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麻江县研究生工作站后勤秘书朱闫告诉笔者。

--> 2021-03-02 1 1 黔东南日报 c153875.html 1 研究生工作站为麻江乡村振兴添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