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泉霏) 施秉县教育和科技局自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认真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三个精准”助力帮扶村脱贫攻坚,赢得了帮扶村——马溪乡塘头村广大群众的好评。
精准定位,理清产业发展方向。把村情民意调查作为驻村帮扶的首要工作,以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式,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摸清摸准塘头村基本情况。一是凝聚智慧。与村委通过召集村民代表、党员干部等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代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意见建议,为制定驻村帮扶计划收集信息、凝聚智慧。二是深入调研。会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深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庭,认真开展“大走访”活动。通过“零距离”与群众接触,面对面与群众交流,与群众拉家常,在农户处召开“院坝会”等方式,与群众同吃同住,了解群众的生存状态,知道群众想什么、忧什么,提醒群众做什么、怎么做,包括年收入、居住等情况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切实了解第一手资料。先后入户调研、走访率达到100%。三是精准定位。通过广察民情、广集民智,切实帮助村“两委”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帮助成立了塘头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名扬生态养殖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和塘头村农游公司,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年可达到10万元,产业覆盖塘头村所有精准扶贫户,所有精准扶贫户每年可增加收入500—1000元。
精准施策,党建助推精准扶贫。该局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始终把“党建”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凝聚点。一是思想引领。局党组书记亲自带头到驻村帮扶点上党课,宣讲扶贫方针政策。驻村干部结合该村实际,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种植养殖技术以及餐饮服务培训会等,有效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党员干部带头服务群众的模范先锋意识同时得到大大增强。近几年来,共召开大小会议60余场次,现场培训50余次,惠及群众1300余人次。二是互动交流。携手村“两委”在“3.8”妇女节、“七一”建党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农耕文化、党的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娱活动,增强支部之间党员的情感交流,丰富塘头村的文化生活。三是模范带动。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对塘头村项目的实施和基地的发展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通过建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项目台账,使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了领导、监管、服务、模范的带头作用,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村级组织“管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近5年来,该村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均可从肉牛养殖合作社分到450—500元不等的红利。
精准扶持,脱贫攻坚铆足后劲。始终坚持积极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大力投入与协调各项资金,帮助塘头村排忧解难、脱贫致富。一是争项目。通过多方协调、筹集、争取项目资金共计187.5万元,用于帮扶塘头村发展产业。二是送温暖。单位干部职工通过自愿募捐的形式对塘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帮扶干部通过自掏腰包买油、买米、买生活用品等到帮扶户家中进行慰问,先后帮扶物资、资金共计10余万元,切实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帮扶的温暖。三是促和谐。利用马溪乡塘头小学闲置校舍,投入资金3万元改建成塘头村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办事提供优质服务;捐赠电脑、打印机等用于村“两委”办公,极大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筹集化肥10余吨助力塘头村“一减四增”产业调整,用于种植烤烟、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助推农户增产增收;筹集资金20000元帮助塘头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激励村民小组、农户搞好环境卫生;将原塘头村卫生活动室改扩建成幼儿园,解决塘头村幼儿“上园远”的难题。通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驻村帮扶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上级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