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08日

“改”出百姓新生活

—— 岑巩县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 通讯员 周燕

“这也堵,那也堵,不仅出门不方便,还堵心。”谈起以前的生活环境,彭南兵心情不能平静。彭南兵是岑巩县思旸镇老城区居民,在老城生活了57年,从事环卫工作的他,对城区改造后的变化更为深刻。走在老城区原面粉厂新铺设的人行道上, 彭南兵眉眼舒展,嘴角带笑:“ 现在路面平整干净好走,没有了垃圾成堆,房子都搞得漂漂亮的,‘蜘蛛网’也清理干净了,住起舒畅多了。”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暖心工程。去年6月以来,岑巩县顺应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期盼,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在思旸镇启动实施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曾经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改”出了百姓新生活 。

改变小区面貌 提升城区颜值

道路平整干净,楼房整齐划一,巷道敞亮通畅。这是如今的思旸镇老城区给人的新印象,也是岑巩县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带来的新变化。

思旸镇的老城区是岑巩老县城驻地,城区房屋多为六七八十年代修建,以砖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房屋修建年限较长,屋面漏水渗水严重,且多数房屋设计与使用功能不匹配,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此外, 城区乱搭乱建等违章现象较为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55岁的陈明阳,一直在老城生活,居住的房子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房屋,房屋外墙斑驳,木窗老旧破败, 屋顶漏光漏雨。

经过改造后,现在他家的屋顶换成了现代的琉璃瓦,木窗被崭新的铝合金窗代替,经过粉刷翻新过的外墙平整光亮,“房子不仅好看了,也变安全了,生活更安逸了。 ”谈起现在的生活,陈明阳高兴不已。

改造基础设施 增进民生福祉

“老城熟人多,有人情味,现在街美、路好,生活方便也安全,我哪里都不想去。”66岁的裴昌国,在老城生活了40多年,老年闲来无事,老人就喜欢到处走走逛逛,串串门、唠唠嗑。裴昌国说,在新县城生活的儿子儿媳多次接老两口到新城一起居住,享幸福晚年,而他和老伴却都不愿去。

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岑巩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申报实施了思旸镇(老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分为两个标段实施。通过实施楼顶防水、墙面加固、修建道路、增设人行道、新建农贸市场、幼儿园、停车场、实施电线电缆管网入地工程等,着力解决楼宇外墙斑驳渗水、屋顶墙壁渗漏水、城区楼间电线凌乱、违章建筑遍布等顽症,让一栋栋旧房子“新”起来,一条条街道“靓”起来,真正使老城区从“脏、乱、差”变成“净、畅、美”,让城区环境更舒心、服务更贴心、生活更便利、心情更舒畅。

尊重古城原貌 挖掘城区价值

青石板铺就的人行横道,灰墙黛瓦织成的房屋“新衣”,入地“隐身”的电线电缆管网……在老城区,所有改造项目与原建筑风貌相得益彰,并力求“锦上添花”。

“老旧小区改造要与思州古城打造相协调。”岑巩县老旧小区(思旸)改造指挥部群众工作组组长杨哲介绍,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是在保护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的前提下进行的,按照“宜拆则拆、宜建则建、尽量避免‘大拆大建’”的改造原则,以解决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打造宜居环境和提升居民服务相融合,着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充分挖掘旧城潜在的经济利用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实现旧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岑巩县城镇老旧小区(思旸)改造工程一标段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房屋主体改造100栋,完成道路施工沥青及管线预埋2000米,人行道铺装5000平方米,打通各类通道73处、拆除临街门头81处。

“ 岑巩县城镇老旧小区(思旸)改造工程两个标段的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后, 下一步我们将盘活国有资产,引进业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型小镇。” 杨哲说。

--> 2021-03-08 —— 岑巩县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1 1 黔东南日报 c154274.html 1 “改”出百姓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