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08日

丹江镇脚猛村党支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本报讯(通讯员 李金莲 杨博华 李雪)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党支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脚猛村,山里有美景,山上有产业,山下有新居,集体经济培育壮大,道路硬化通村到户……

脚猛村位于雷山县城西北面,距县城(镇政府驻地)7.5公里,国土面积7845亩,辖11个村民小组232户1102人,过去曾经是典型的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村合作社、贫困人口多、破旧房屋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的“三无三多”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7。%。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扶下,特别是在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总行的大力帮扶下,脚猛村坚持党建引领,咬住重点任务,聚焦聚力,不断破解在发展资金、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的问题和难题,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阻击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产业与生态双赢。近年来,通过发展,脚猛村形成了以葡萄产业为主导产业,黑毛猪、肉牛和肉羊等养殖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产业与生态的双赢。

截至目前,脚猛村葡萄种植户达到183户,种植面积达1170余亩。同时,脚猛村注重强化利益联结,及时成立了脚猛村葡萄协会和脚猛村隆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产业搭台·党社共建·群众参与”模式,加快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葡萄产业逐步成了脚猛村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另外,采取“企业+合作社”养殖350只肉羊。发展其他特色种养殖,竹产业165亩,肉牛养殖存栏50头,黑毛猪养殖户达到94户,目前黑毛猪存栏200余头,蜜蜂养殖280箱等。

完善基础设施,优环境促增收。脚猛村先后修建了4条产业路、3公里生产步道,硬化了2公里产业路,截至目前,凡是有产业的地方,产业路都辐射到那里。同时修建了3座便民桥、4座风雨凉亭,另有田园观光步道、太阳能路灯、安全护栏、消防水池等,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实事得到有力推进、有效落实,让脚猛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寨更加美丽。百姓的获得感、群众认可度和满意率得到提高,老百姓也因此发展了民宿13户。

注重人才培养,努力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干部是关键,关键靠人才。脚猛村注重将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青年、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乡土人才等培养发展成为党员,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脚猛村还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结合专题讨论、主题党日、庭院会、双语宣讲等形式,按照“群众需要什么讲什么”的要求,扎实开展党的扶贫政策宣讲解读,开展产业发展培训,集中宣讲农村实用技术,覆盖所有贫困户。结合脚猛村实际和群众意愿,在电工、焊工、家政、挖机等职业技能和家禽养殖、林下养殖、食用菌、葡萄种植等方面进行培训。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 2021-03-08 1 1 黔东南日报 c154300.html 1 丹江镇脚猛村党支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