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昌柒) 趁着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台江县老屯乡瞄准“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工作目标,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指导、细致服务,有序组织企业迅速复工复产。
近日,笔者在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食用菌基地生产车间,见到台江创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正在检查生产流水线设备运转情况,20余名工人陆续对厂房进行废料清理、空库消毒,公司上下一幅铆足劲、满负荷拉开坚决夺取首季“开门红”架势。
“我是稿仰村的村民,大年初七的时候在村口宣传栏看见了菌厂的招聘信息,觉得各项福利待遇还不错,今年就打算不外出务工留在村里就业,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小孩。”正在对食用菌冷库进行消毒的稿仰村四组贫困户张引弟对笔者说道。
据悉,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食用菌基地菌棒日产值已达到30000棒,去年公司总收益有600余万元,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提升贫困群众分红利率,公司扩建了林下食用菌培育房、养菌室,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开足马力争取今年让各项业务再上新台阶。
在台江县老屯乡老屯村种兔繁育基地,基地负责人杨正波早早地就来到培育室察看今年刚产下的一批幼兔存活生长情况,望着开年来的致富“种子”,杨正波不禁咧开了嘴。
“我是施秉县人,年前我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主动就地过年。基地现在共有3000余只兔子,每天都要给它们喂食、喂水,还要做好养殖室、培育室等的消毒清理工作,我们近期的订单都已经排满了,现在是供不应求。”杨正波看着正准备装车销往各大活禽市场的千余只兔子笑道。
全力以“复”,不负春光。台江县老屯乡始终聚焦“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总体要求,积极谋划、主动服务,打通复工“大动脉”,畅通复产“微循环”,通过“政企共建、互促共赢”的发展模式,把实现首季开门红作为全面迈入、迈稳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步子。当前,辖区台江创建、三清源等10余家企业已陆续复工复产,300余名员工已在生产线上有序作业。
笔者走进老屯乡排略村千亩林下中药材综合种植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孕育着浓厚绿色生机的百余亩“药苗”。数台挖掘机及30余名工人在炼山、整地、植苗,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抢春机的繁忙景象。
排略村虽然是非贫困村且靠近城区,却因产业建设薄弱、人口老龄化突出等问题,村里的发展落后于周边村寨。
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在村内培育特色产业,吸引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等,才能打破壁垒突破发展瓶颈。
坝场村种植养殖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德锋很快就找准了问题根源,通过与村“两委”协商,确定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带动村民形成合力构筑产业链,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同时,创造宣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优秀的本土人才“归巢”。
2020年7月,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与贵州三清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种植400亩黄精、400亩白及、200亩天门冬的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村党支部积极协调动员贫困群众以土地、山林、资金等形式入股交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进行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统一生产经营管理,采取“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年前我们召开了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外出务工村民在了解当前乡村振兴各类惠民政策及村里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后,很多人都选择了留下来,积极参与家乡产业建设。现在到基地务工的村民月均不仅有3000元以上的务工收入,日后还能得到分红及入股红利。”坝场村委会负责人刘荣辉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台江县老屯乡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发扬“三牛”精神,精准施策、筑链扩群,深入挖掘辖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富矿”,秉承“不砍树,也致富”的原则,着力打造“特色明显、产业融合、绿色共享、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林下经济产业体系。通过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养蜂、养鸡等林下经济“四大产业”,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林下经济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引擎、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