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道东 余天英 通讯员 张作颖) 晾晒、包装、搬运,工人们各负其责,现场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你们要500斤?好的,我们销售门店也可以买到的,你在门店买也可以。”长青灰碱粑生产合作社负责人姜金红的电话成了采购热线。
连日来,三穗县八弓镇新寨村一家灰碱粑生产作坊赶时间、抢进度,开足马力生产。每天可以销天2000多斤。
灰碱粑因做法和形状而得名,主要原料是梗米和草木灰,用特殊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成品形状成长方柱形或圆柱形等团状。食用时切成条状开水煮软,加上自己喜欢的料头,浇上肉汤美味即成。
长青灰碱粑生产合作社负责人姜金红告诉记者,“逢年过节三穗人都要做上一些灰碱粑,用以招待贵客,或是犒劳一下辛苦劳动的自己,男女老少都爱这一碗。三穗灰碱粑口感柔韧、软而不散,三穗人们可以早中晚一日三餐都吃灰碱粑,早餐和宵夜最为火爆,尤其是宵夜特有的炒灰碱粑,又是另一番绝色美味。”
据悉,该作坊真空包装的灰碱粑5元一个,除了供应本县外,主要销往周边县市以及宁波 ,福建,杭州。
灰碱粑对贵州三穗人来说,犹如火锅之于重庆、狗不理之于天津,节日期间更属于爆款产品,从2月初到现在,长青灰碱粑生产合作社共计销售38000斤灰碱粑。
该合作社长期吸纳就业人员6人,带动当地农户在家门口增收,平均每人每月可获得2500元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