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孟顺兴) 日前, 笔者在从江县斗里镇牙里村的黑木耳基地里看到,一簇簇肥嫩的黑木耳好像一朵朵黑色小花在肥沃的菌棒绽放,20多名村民正忙着采摘,现场有说有笑,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在基地务工,一天收入100多元,一个月至少有3000元的收入,还不耽误家里的农活。”正在忙着采摘黑木耳的韦兰花说,“在家门口做事,不仅挣了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很方便。”
据悉,斗里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黑木耳18万棒,牙里村土地整治黑木耳基地带动群众50余人务工增收。
在基地务工的妇女村民都笑着说,以前村里没有发展产业时,村里的男人都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只能待在家里,没有什么收入,现在政策好了,村里引进产业,到黑木耳丰收的时候可以过来采摘,又不费力气,还能挣点生活费。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斗里镇将继续打造“菜篮子”产业,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产业发展,更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