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10日

浅谈积极财政政策作为

□ 王 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这个表述虽然延续了2020年以来的基调,但是对于全球新冠疫情之后的国内经济而言,意义却是全新的内涵。如果用古人阴阳的智慧来比拟现代经济的两个基本宏观政策,金融与财政,即是乐之“笙镛”关系。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镛者,西方之成也。东方主生长,西方主收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利息之息乃孳息与生生不息之意。金融启动整个经济运行循环不止,财政则收成其创造财富的部分,用来保证上层建筑与公共事业和民生托底,二者恰是阴阳和合,不可或缺,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国家统计局报告,2020年广义货币余额218.7万亿(M2),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进出口顺差37096亿元。一般来说,在货币已经超发(货币余额与GDP之比)的背景下,新增货币发行以贸易顺差作为重要的参照物即货币锚,是避免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重要圭臬。可以肯定,2021年乃至一个较长时期,出口顺差将逐步萎缩,这个参照物将转移到国内需求上来。所以,中央提出新经济格局就是以国内循环为主的经济现状使然。因而也才有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等等的这些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表述。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万亿(税收、行政性收费;不含政府基金预算收入),支出24.55万亿。要实现扩大内需目标,2021年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在所难免。2020年,我国安排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宣传通稿认为,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专项债券在补短板、夯基础、增后劲、促进“六稳”“六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难预言,在发改部门项目与财政部门资金协同运行下,开闸放水,按照货币的乘数效应,成倍的杠杆率将牵动巨量社会资金投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2021年新的基建热潮会蓬勃开展起来的。

(作者单位:黔东南州税务局)

--> 2021-03-10 1 1 黔东南日报 c154525.html 1 浅谈积极财政政策作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