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16日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前小游戏浅谈

○ 凯里市卡房小学 潘克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具体建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在知识瞬间就得到的当下,众多孩子热衷于网上学习,对较重的基础课程资源确实是提不起兴趣,加之大多数家长的意识及学历水平都提高了,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提前对孩子进行了精细化的教育,每天都会安排许多学习任务,造成许多孩子过早有厌学的趋向。面对刚从幼儿园玩耍开心过来的小学低学段小朋友,如果老师的教学手段稍有欠缺,孩子们则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无兴趣,何谈学习。另外受近期新冠肺炎的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从宅在家到学校后,孩子们的学习空间环境改变了,仍有部分孩子未能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在国家非常重视语文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该如何提起孩子们的兴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师至关重要的手段就是课前小游戏,课前小游戏能让低学段课前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活跃课堂气氛,能使课堂轻松、快乐,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课前小游戏是打开孩子智慧的钥匙

1、课前小游戏能在整合小学语文课程知识有润滑作用。课前小游戏使课堂轻松活泼,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拉近老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关系,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活跃。许多教师在语文的教育实践中,常常错误地把课前游戏和教学分开,认为游戏是幼儿园老师们干的事情。殊不知,课前游戏和课程教学既不能分开,又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语文知识及专注力,二者会有相互衔接、相互衬托的作用。例如,我在上一年级上册《雨点儿》公开课时,第一次采用课前小游戏“一只小蚂蚁”,既培养了一年级孩子对音乐的旋律感,受到了美感,还培养孩子们敢于探索新的知识,还能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协作能力,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发展。通过课程与游戏整合,最终训练了孩子们的专注力,为课堂新知识点提供了良好学习氛围,完成了该课堂的教学目标。

2、课前游戏活动可引发孩子们上课的求知欲。课前游戏活动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良好的上课精神状态,转移了孩子们课前的各种分散精神,增强孩子们的课前注意力和专注力。我们知道游戏是一种较为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天生特有的一种富有兴趣的学习形式。课前游戏是教师针对一群特殊的群体有意创设一种有益增强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是让在小学生身心正处在对生活和社会有一定认知水平基础上,引导他们对周围一些事物充满了好奇、敢于探索、勇于去模仿,让孩子们模拟参加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极大地激发孩子们上课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前游戏可调动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促进孩子们协作与创新的发展。课前游戏能充满阳光与乐趣,使孩子们粘上了小组游戏比赛,如“一个接一个”小游戏,整个游戏过程让孩子们多个器官都参与,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良性竞争、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短短几分钟的活动时间,使孩子们在尽情地玩着各式各样的益智游戏,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的重要,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的快乐。课前小游戏能促进孩子们的自然与和谐,促进孩子们的创新与快乐,让孩子们对课堂中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4、课前游戏能培养孩子们热爱课堂的情感和提高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坚持持久地使用课前小游戏,不断地变化着花样,孩子们对课程产生了热爱,爱之越深刻,课堂情结就越深切。实践证明,课前游戏进入课堂比直入课堂教育效果要好。自从去年十月后我改变了以往直入课堂的教法,由课前小游戏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又熏陶了思想,学会了做人,不断培养和提高了人文素养。至今小孩子们都在没到我的上课时间就跑到办公室喊:老师快来上课了!我想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抓好课前小游戏后再进行教学,这何尝不是对孩子们人文素养的培养呢!

二、课前小游戏教学的实践

谁都知道,课前小游戏会对整堂课起到开头渲染作用,可我们要明白语文课堂不能一味只抓游戏趣味,更不能如同幼儿园一样整堂课玩中学,学中玩。因此建议广大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师利用课前小游戏制造学习情境,巧借氛围,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巧抓趣味,吸引孩子爱师。由于低年级的孩子们刚从幼儿园温柔可爱的“小阿姨”“大姐姐”老师呵护过来,众多孩子仍沉浸热闹的追逐嬉戏之中,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师首先学会放弃紧张严肃的面孔,贴近学生,抓好课前小游戏,充分利用各种酸甜小游戏,造就语文教师有特欢乐的教学魅力,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中,使孩子们喜欢上老师,提高学习榜样的兴趣,让学生头脑中先留下老师,留下老师的行为习惯,成就教学的终极目的。如《日月明》一课教学前,我先让一个孩子头戴“日”,另一个孩子头戴“月”,做“加一加”游戏。课后,五六个学生追我请求说:“下一节还是语文课嘛!”可见孩子们正在寻找趣味语文呢。

2、造情境,抓专注力。课前如何通过小游戏来模拟课程教学内容的场景呢?怎样把课前孩子们的各种课外活动各种浮躁的精力转移到课中情境呢?我采用由声情并茂的班班通的小游戏到课文的方法,先让学生“游戏”课文内容某个知识点,制造了课中知识点的信息,再结合课中的具体教学,使学生对学新的知识点不再感到有一脑儿的强制灌输,提高了孩子的学习专注性。如《乌鸦喝水》一文教学,课前我先在班班通现场播放“投石子”小游戏,再出示课题并对孩子们说: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谁也跟我们一起做了投石子游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特别找出投石子的部分,学生很快就找到乌鸦爱动脑特点,由此帮助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题。

3、花样多,新奇特。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新颖的奇特的东西。作为教育的主体,我们老师何不学会利用孩子们的性格特点而采用每一次都不一样的教法特点呢?更何况是课前小游戏呢?如《小书包》课文教学前,我通过“比一比”课前小游戏比谁的书包最整齐,利用比赛型的游戏引出教学课题。只有通过奇异的、不同样课前游戏的内容,用心跟孩子们一起玩,使孩子们体会教师的意图和独到的艺术匠心,根据课前小游戏展示的信息,让学生马上领会了教师对教学独特的匠心而折服,更是对教师高超的表演艺术的赞美之情,从而树立教师的榜样作用,初步理解创新是我们教育最终目标。

4、每节做,入课中。语文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孩子们知识面较少,这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老师每一节课能充分利用课前小游戏,让学生玩每一个游戏内容都滋润语文知识面的教学,其成效就会事半功倍。如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中,课前我们应带孩子一起边唱边玩“拔萝卜”游戏,让教学意境的生动显示在课堂中。然后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照原文,观察画面的内容,大胆地朗读文章,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让孩子们理解的内容更丰富。另外,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课前小游戏外,如果我们能经常适时引入课中游戏,如“开火车”“找朋友”“送信”“猜猜猜”“火眼金睛”……游戏,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注能力等也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新课标强调了多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课前小游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是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润滑剂,是打开孩子智慧的金钥匙。如何做好课前小游戏,使游戏与课程知识点得到有效的整合,是当前低学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 2021-03-16 1 1 黔东南日报 c154890.html 1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前小游戏浅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