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17日

用心用情扶真贫

——记岑巩县龙田镇总院村帮扶干部杨敏

○ 通讯员 曾 娜

“多亏当初听了你的劝,搬进城后我们一家人成了‘新市民’,奔小康的底气也更足了!”近日,岑巩县氵舞 水街道纪工委干部杨敏到大坪社区移民安置点结对帮扶户陈有贵家走访时,陈有贵高兴地说。

2017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杨敏与岑巩县龙田镇总院村大坡组陈有贵结为帮扶“对子”。在结对帮扶的5年里,杨敏见证了这一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叔,我叫杨敏,是你家的帮扶干部。”杨敏一边自我介绍一边观察陈有贵家里的情况。桌子、椅子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灰,生活用品随意地放在地上,几只小鸡正在家里乱窜乱跑。

“谢谢你来帮扶我们家,但我家这个情况再怎么扶也就这个样子咯。”见到杨敏来陈有贵笑呵呵地说道。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经过深入交谈,杨敏了解到陈有贵家共5口人,2017年陈有贵因患肉瘤跨省住院手术花费六万多元,让刚脱贫的家庭一下子步履维艰,加之自身缺技术,生活也陷入困境。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杨敏一次次到镇上和村委会了解相关扶贫政策,积极争取支持,帮助陈有贵落实了合作医疗报销1.6万余元,报名了“一户一技能”培训,申请了因户施策项目李子种植2亩1400元、养猪补贴5头2500元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通过一年多的帮扶,陈有贵一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困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看着矗立在深山之中的小木房,杨敏下定决心要帮陈有贵找到稳定脱贫、创富增收之路。

经过商量,大家一致认为陈有贵家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可以搬到大坪社区,不仅方便老人看病、孩子就学,其儿子儿媳还可以在县经济开发区务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破解了老人孩子无人照顾的问题。

“不搬,我都在大山生活几十年了,说啥也不搬。”杨敏第二天来到陈有贵家时,不曾想被一口回绝。

面对陈有贵强硬的态度,杨敏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一周两次”的密集走访,不断给他做思想工作。

“搬到城里面吃根葱都要花钱,又找不到活干,你们再把田土收回去,到时候我们一家人怎么活。”多次走访后,陈有贵终于说出了不愿搬的真实原因。知道“症结”后,杨敏立即联系农服中心负责人现场宣传国家土地确权有关政策,给陈有贵吃下“定心丸”。同时,趁热打铁再次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他一起算好“搬迁账”。通过动员讲解,陈有贵想通了,决定搬迁。

2019年7月,陈有贵一家搬进了新房。同年9月,杨敏帮助其儿子、儿媳在岑巩县经济开发区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一家人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团圆”。

如今,陈有贵和爱人每年除了定期回家管理李子,还经常带着孙女到社区开办的“知识讲堂”学习新知识,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看着陈有贵一家其乐融融,在县城开启了幸福新生活,杨敏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与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共同奋斗。

--> 2021-03-17 ——记岑巩县龙田镇总院村帮扶干部杨敏 1 1 黔东南日报 c154987.html 1 用心用情扶真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