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欧进艳
初春时节,走进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乡愁浓、乡村美、村民富,好日子蒸蒸日上,幸福生活甜甜蜜蜜。
巨变高碑新画卷,脱贫攻坚步伐铿锵有力,乡村振兴衔接有效,产业强村日新月异。这一切,与近日刷爆“朋友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高碑村党支部书记孙兴红密切相连。
高碑村是深度贫困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6户955人,贫困发生率38.33%。昔日的高碑村,烂泥路、破旧房、穷乡亲,村民仅依靠在氵舞 阳河打捞鱼虾来维持生计。如何让村民们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孙兴红上任之初首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重重困难,孙兴红没有退缩,积极组织村“两委”研讨对策,按照“强化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优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制定了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明确了高碑村脱贫攻坚的方向。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孙兴红率先带头,从老百姓最急需解决改造老旧房做起。
2018年,该县启动脱贫攻坚“10个1”工程,他及时与指挥所制定“一户一策”措施,整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力量,对全村617户住房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322户列入老旧房改造工程。他及时向上争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4.55万元,透风漏雨补助资金62.02万元,采取自建或统建的方式,抢抓工期,按时全面完成老旧房改造。同时,联动各方资源,加强“组组通”道路建设、入户路硬化和饮水工程实施。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里一天一个样,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以前我们一家四口挤在破旧的木房里,居住条件很差,得益于孙支书的帮助,申请3.5万元危房改造补助金,拆了旧房建了新房,如今我们住上砖房了。”村民吴寿金说。
在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之际,孙兴红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人居环境整治上,组建“三改”(改厨、改厕、改圈)队伍,把党员群众、致富能人、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出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齐抓共管推进“三改”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用村规民约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实施奖惩机制,把环境卫生做得好的家庭评为“文明家庭”,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家庭进行点名批评,罚打扫村寨卫生一周。
村民孙顺祥说:“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我们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很干净了。”
通过一年多的整治,完成20户“三改”工程,拆除破旧房42户,硬化房前屋后的排水沟1万平方米,村寨绿化500平方米。醉美高碑湖、观景台、木质栈道、木质别墅、景观绿化、康体养生成为了宜居宜游的好去处。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如何把美景变产业,村寨变景区?孙兴红一直思虑着。
高碑村处于氵舞 阳河景区中心码头,依山傍水,少数民族风情浓厚,孙兴红瞄准了乡村旅游产业市场,积极向政府申请旅游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自筹40万元,开办大型农家乐1家,帮助村民发展小型农家乐和乡村民宿12家,带动30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依托望城村精品水果产业,利用中投公司帮扶资金195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先后成立了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农家乐和葡萄酒加工厂、村合作社。村集体公司通过销售高碑腊肉、茶叶、紫米、小米等当地土特产,累计收入200余万元,受益贫困户达300余户;葡萄酒加工厂年生产规模30吨,葡萄酒直接上线京东商城(中投公司-施秉扶贫馆)销售,年收入20万元。此外,种植鸡血李、沙田柚、枇杷等水果300亩,养殖本地黄牛38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19年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空壳村”到“百万村”的转变,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893元跃到了10800元,贫困户户均分红1500元以上,带领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聚力脱贫不松劲,咬定发展不停步。受表彰后的孙兴红正信心十足带领村民朝着乡村振兴的道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