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18日

传承“指尖技艺” 发展“指尖经济”

本报讯(通讯员 龙丽琴 何宣杰) 近年来,丹寨县大力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做大做强非遗文创产业,让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小康路上的生力军。

这些天,扬武镇排莫村“明秀蜡染坊”的画娘们正加班加点赶制年后国外蜡染订单,为了提高进度,部分画娘把订单领到家中完成。最近几年,每年到蜡染坊做蜡染的村民有30人左右,每人每月收入平均在2000余元。

排莫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的主要传承地,今年40多岁的苗族蜡染传承人张世秀,为了将村民制作的蜡染工艺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她与画娘在蜡染样式和图案上做了很多创新,让蜡染商品既传统又时尚,受到了国内外民族工艺品爱好者的喜爱。

目前,排莫村共有200多名苗族妇女从事蜡染,除了传统的蜡染订单外,该村还衍生了蜡染体验、教学等,每年吸引了不少研学团、大学生、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我在网上找到张世秀老师的联系方式,就过来了,因为我发现,目前关于年轻人传承蜡染有所缺失,所以我的毕业设计选题就是如何让年轻人能够结识蜡染,并把它传承下去。”来自成都的大学生王怿婷说。

除了蜡染,苗绣也是丹寨民族文化产业最具代表之一。在丹寨县嘎闹刺绣合作社手工坊,苗族绣娘们正在赶制刺绣订单。为鼓励农村妇女们把“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丹寨县通过成立非遗手工合作社,承接旅游产品订单,把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变成增收的旅游商品销售。

“我们是2015年注册的公司,开始经济效益不怎么好,为了传承手工艺,也为了带动周边的贫困妇女,我们一直扛到今天,现在经济效益还算可以,我们还要继续发扬下去。”公司负责人余国敏欣慰地说道。

近年来,丹寨县依托丹寨万达小镇景区,将民族文化与旅游“联姻”,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双赢。目前,苗绣、蜡染、鸟笼、银饰、古法造纸等特色手工艺在该县已逐步形成产业化,每年达到上亿元的产值和销售额,带动了数千名农村妇女和手工艺人增收致富。

--> 2021-03-18 1 1 黔东南日报 c155107.html 1 传承“指尖技艺” 发展“指尖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