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3月13日,记者来到雷山县郎德镇老猫村采访,走进村里的食用菌大棚基地,便看见堆放整齐的一排排菌棒长出一朵朵平菇,村民们三五成群正忙着采摘、装箱、上车,一派繁忙景象。
“这段时间气温回升,大棚的平菇、香菇长势良好,可惜我们没有冷链配套设施,不能送货去很远的地方销售,只能送到县城或者景区的酒店。”雷山县纪委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吴耶你一边整理菌菇,一边和记者聊起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老猫村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和葡萄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发展模式,把食用菌大棚建在了家门口,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葡萄,既解决群众就业增收的问题,又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
村民潘莲美之前一直在省外打工,这几年村里有了产业园,她便安安心心在村里产业园上班,一年收入也有两三万元左右,而且可以照顾家庭。“现在香菇好卖了,去年年底时候长得太快了,卖不走,书记他们着急,我们又帮不上忙。”潘莲美说,吴耶你书记他们为村里菌菇找销路跑了好几天,原本滞销的菌菇终于找到了“出路”,大伙才松了一口气。
这事情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老猫村近几年发展食用菌产业势态良好,后来又加大发展力度,扩大规模到60个大棚。2020年12月,鉴于平菇和香菇的保鲜期都不长,怎么把菌菇卖出去成了村里一个“大难题”。为此,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到处到学校、批发市场找销路,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看着越产越多的平菇和香菇,村合作社的社员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能让产出来的菇烂掉,打击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吴耶你找到了“娘家人”——雷山县纪委汇报,请求帮助。
第二天,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马上派员来到该村了解产品滞销情况,当场就将产品带到凯里配送中心进行牵线搭桥。自从那次销路打开后,订单一时间纷至沓来,目前村里的菌菇供不应求。
“真的多亏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牵线搭桥,帮我们解决了‘大麻烦’,现在量多的时候,商家直接上门收购,量少的时候我们就自己送货过去。”吴耶你说。
如今,老猫村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在基地长期上班的村民,也慢慢地懂得培植食用菌的技术,日产260公斤左右。“我们没有冷链设备,现在差不多属于自产自销。下一步,我们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引进冷链配套设施,将菇卖到更远的地方去,带动群众增收。”老猫村党支部书记文胜鸿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