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21日

鼓劲扬帆再出发

——丹寨县106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主动接续奋战乡村振兴

○ 通讯员 余贵重 谢官梅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对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接续奋战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指示。

鼓劲扬帆再出发,齐心协力开新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丹寨县未雨绸缪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精准选派,106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主动请缨、接续奋战,重振雄风、蓄势待发。

有一种使命,叫做“我先上”

“我有脱贫攻坚经验,实施乡村振兴我先上。”在丹寨县民族高级中学教师职工大会上,刘兴武主动请战接续乡村振兴。

刘兴武于2013年6月选派到兴仁镇者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至今已有8个年头。这些年来,他踏遍了村里的13个自然寨11个村民小组,遍访了全村603户2616人,见证着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变化。

“这是我们村广大群众的诉求,希望刘老师能留下来。”者拉村建档立卡户韦士武在刘兴武的带动下,依靠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摘帽,希望他继续留在村里带动发展产业。

“群众认可,是我接续奋战的不竭动力,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希望自己与乡亲们一起奋斗。”余丹泉从2017年9月到扬武镇五一村任第一书记开始,就与村干和群众规划把村里打造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希望留下把“蓝图”变为现实。

“我有脱贫攻坚经验,我先上”。在开展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调查摸底工作中,这句话已成为大部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请战词”。

有一种担当,叫做“派我去”

“基础设施还有短板弱项,产业发展仍有堵点痛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是派我去吧……”丹寨县教育科技局分管领导与选派到兴仁镇岩英村驻村的周伟明谈心谈话时,周伟明表示继续留在村里工作。

“产业是支撑一个地方长期发展的长久之策。”在岩英村产业研判会上,周伟明提出了林下养鸡、蛋鸭养殖、茶叶种植项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几年里,岩英村发展茶叶400亩、蛋鸭养殖4000羽、林下土鸡3300羽,发展辣椒、生姜、冬瓜、黄瓜绿色蔬菜200余亩,带动户均增收4800元以上。

“我们村好几个项目还在实施,还没看到成果,不能就这么走了。”南皋乡乌高村驻村干部潘囿霖说,从魔芋种植到魔芋加工厂建设,从稻田鱼养殖到400亩青钱柳套种百部,每一个项目他都亲自谋划,亲自推动。

“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派我去”。在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调整交心谈心时,这句话已成为大部分原在攻坚一线决战决胜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心里话”。

有一种情怀,叫做“难割舍”

“这几年来与乡村们结下的深厚情缘,很难割舍,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我要和他们一道继续奋战。”排调镇排晒村第一书记李先在驻村日志上写到。

走亲戚,越走越亲。跟群众打交道,李先靠的就是一颗为民服务干实事的心。村里青壮劳力多在外打工,常住人口是老弱病残,他每隔二天三天,就挨家挨户走一遍,查一查农村消防安全,看一看是否有老人落病,遇上村里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他也不落下,主动随上一百元两百元道贺。

“这些年来村里变化很大,李书记真心实意帮我们办事,如果他真是走了,乡亲们会感觉心里很空。”在排晒村说起李先,父老乡亲都把他当成自家人。

“李公,我又来你家了……”龙泉镇展良村驻村干部杨静每次到五保户李明权家,就像一个嫁出去的姑妈回娘家探亲一样,手里总是少不了饮料、大米、鸡蛋等各种爱心礼物,打扫卫生、买药、洗衣……只要能做的她都像李明权女儿一样做。

“与乡亲们结下的缘分,很难割舍”。在开展回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是否意愿继续驻村接续乡村振兴工作中,这句话是丹寨县大部分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主动接续奋战的“源动力”。

--> 2021-03-21 ——丹寨县106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主动接续奋战乡村振兴 1 1 黔东南日报 c155343.html 1 鼓劲扬帆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