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石悦 ) 选色、引针、裁剪、缝纫……车间里好一派繁忙景象。
近日,笔者走进锦屏县九寨北侗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刺绣生产车间,30余名绣娘在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操作井然有序。
“我们公司主要负责侗族刺绣、侗族服饰加工及来料包装等工作,车间每天都有30多名绣娘上岗。正月以来,新订单多了不少,我们正打算增加大量人手,提高生产量。”公司负责人罗根仙高兴地说道。
锦屏县平秋镇是中国北侗文化中心,侗族风情浓厚,其中最具侗族文化特色代表的就是侗族刺绣,平秋侗族盘轴滚边绣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为做好传统侗族刺绣文化保护和传承,打造侗族刺绣产业,带动在家群众增收致富。锦屏县平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传承”的发展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积极鼓励本土刺绣致富能手成立侗族刺绣公司及合作社,组织侗族绣娘们参加学习培训,带动周边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鼓起群众收入“腰包”。
公司负责人罗根仙向笔者介绍道,公司刺绣产品除了在生产车间进行集体统一制作外,在家绣娘还会根据客人的“个性化”需求对其进行“专属定制”。工艺成熟的绣娘可到公司领取订单任务,通过合理化时间安排自行在家中完成绣品。公司将根据各类绣品完成质量及种类进行回收,并集中销售,统一生产保障了刺绣产品的规范化,“个性化”订单也能让在家妇女找到收入门路。
“罗根仙不仅是公司的负责人,还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她一直鼓励我们学习刺绣技艺,不仅可以传承侗绣技艺、保护民族文化,还可以通过刺绣这门手艺,赚钱养家。虽然我40多岁了,但不用外出务工,在家就可以月收入2000多元,既能照顾老人也能陪伴孩子,生活乐着呢。”正在筛选绣样的村民刘玉友笑着说道。
据了解,锦屏县目前成立北侗刺绣合作社4个,绣娘180余名。下一步,该县将继续以“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传承”模式,有效引导和组织村集体公司及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产业发展,通过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事业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刺绣品牌“火”起来,让在家群众腰包“鼓”起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