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23日

雷山县猫鼻岭村:

修好“快车道” 加速奔小康

本报讯( 通讯员 吴贤燕 任永杰) 收割的蔬菜在场院里已经堆了一宿,雷山县西江镇猫鼻岭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党员“金种子”黄裕花还不着急。“路好了,一个小时就能到县城,不急,明天保准新鲜,能卖好价钱!”黄裕花底气十足。

放在头两年,黄裕花可没底气说这个话,“刚采摘的蔬菜自己就得急忙慌赶着拉去卖,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还不能汇车,收菜的货车压根开不进来,得用小四轮车倒腾到县城,一斤蔬菜得折好几分钱运输成本。”

现在,一条6米宽的水泥路从村口贯通而过,黄裕花再也不担心蔬菜卖不上好价钱。

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在猫鼻岭村党支部的争取下,历时2年,长3.8公里、宽6米的凯里市排乐至雷山县猫鼻岭的农村扶贫公路建成通车,从此猫鼻岭村有了宽敞的公路。

扶贫公路的建成,不仅打通了猫鼻岭村的“任督二脉”,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更为猫鼻岭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让群众搭上致富增收“快车”。

“我们种茶、种菜、养鱼、养猪,群众积极性都很高,但苦于路不好,很多特色农产品运不走或是成本高,很多群众都宁愿让它们烂在地里,生产出来却没有换成‘红票子’,群众都很苦恼,积极性也没有了。现在好了,路修好了,群众的积极性也回来了!”说到扶贫公路的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文永勤喜上眉梢。

受地形地貌制约,交通不便一直是阻碍猫鼻岭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

扶贫公路建成后,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猫鼻岭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600亩茶叶基地不仅重新管护起来,还建成茶叶初级加工厂1个、黑毛猪养殖场3个、20亩蔬菜种植基地1个、20亩稻田养鱼基地1个,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越来越富裕。

路通百业兴。扶贫公路建成不仅仅让群众搭上致富增收“快车”,极大提升了猫鼻岭村村民的生活水平。

--> 2021-03-23 雷山县猫鼻岭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55445.html 1 修好“快车道” 加速奔小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