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茅贡镇中心幼儿园 石坤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区角活动也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区角活动,是幼儿教师面临的实际课题。
一、教师要提供有选择性的活动区材料
教师在创设合理的活动区后,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要理解活动的目标后在活动区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科学角”,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科学知识形象的玩具或者具体事物,最重要的是要给幼儿提供有趣的能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材料,像:多棱镜、木瓶堆放、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数学区”教师就可以多投放一些多变几何体、可操作性强的,矿泉水瓶盖、蚕豆、彩色小石子、冰糕棍、珠子等等。凡是孩子们喜欢的,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了学习探索的兴趣。
二、教师要观察幼儿的需求,适当给予指导
教师应该观察什么,可以采用哪些指导策略等问题是教师在活动前要有所考虑的。观察内容有:一是看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兴趣,材料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数量是否充足等等。二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当前幼儿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等。指导策略有: 1、以间接指导为主。 依靠材料为媒介进行指导。如:小班用勺喂食熟练了,可以把动物的口改小,也可以提供更平的勺子,还可以换用筷子夹软的、扁的材料等,激发新的探索热情。依靠问题为媒介进行指导。如教师要常用启发式、探寻式的问题引导孩子继续活动“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再放放看”等等,引导孩子更进一步的尝试探索。 2、以适时适度指导为宜。 适时是指什么时候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时、或发生纠纷问题时等困难的情况下,老师应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适度是指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三、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客观的评价
活动中进行的评价。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流、这时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进步,对孩子的活动过程中优质的提问、创新的方法,成功的合作以及出现的良好习惯等都要用肯定性语言,及时给予具体的评价。如“你的想法真棒,老师都没有想到。你和他一起、搭建的高楼好漂亮哟!”让幼儿充分体现在区角活动中的成就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活动后进行集体评价。教师对全体幼儿评述这次活动情况,针对幼儿的区角活动表现进行总结,也可让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对自己这一组的合作情况、作品成果等进行反思、总结,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也可让幼儿自我评价,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感受表述出来,将自己的操作成果介绍给大家,与同伴交流分享,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学会分享。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特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展,更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爱心及责任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才能把幼儿园区角活动区活动生动有效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