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25日

返乡创业天地宽

——记麻江县金竹街道仙坝村养殖户邹正才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军 吴义环

3月22日早上,麻江县金竹街道仙坝村村民邹正才和妻子周外花早早地来到养猪场后院,清理垃圾,增建新养殖场地。

“这是为猪仔而建的。再过两个月母猪就要生猪仔了。”邹正才介绍道,

在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里,记者只看到有四头母猪静卧猪栏里。而这四头母猪是邹正才夫妇去年养殖下来的红利。

“去年开始养猪,本钱小,刚开始养12头,剩下的这四头母猪就是我们的成果,也是后续发展的本钱。”邹正才笑着对记者说,钱少点就慢点发展,但心里感到踏实。

这个不大的养殖场,就是邹正才多年务工积累下来的财富,也开启了他人生的新开始。

“打工有时也能赚钱,但漂浮不定让人不能心安。”邹正才回忆打工经历时,有很多说不出口的辛酸。

200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邹正才怀着发财的梦想,随着打工大军来到了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然而,他进厂制作衣服工作仅仅坚持了8天。

之后,邹正才辗转于浙江、广东等地,做过五金、建筑、修下水道、基站设备安装、车辆营运等工作。期间,积累了一些钱,也结识了爱人周外花。

“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飞涨,我就想养猪。”邹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打工,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只有成为自己的才能安心,于是他和妻子商量要寻找一个长远的行业,自己创业。

“特别是妻子的支持,她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干就干。”邹正才说,妻子常常批评我,不能只停留在想法上,只有行动了才是自己的。

谈到自己为什么选择回家发展养殖业时,邹正才说父母年纪大了,回家创业方便照顾家人,同时可以盘活自家闲置的土地。经过多番考虑,就觉得养殖技术比较易学,投入又不是太大,完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当前正处于创业初期,一切都还在摸索中,邹正才却充满信心。他说,“等母猪下崽了,就好了。”

虽然养猪辛苦,但是邹正才觉得很幸福,对于创业,他始终谨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幸福是靠努力奋斗出来的!”作为年轻人,要敢闯,敢奋斗,敢努力,敢拼才能有好日子。

邹正才夫妇在养猪的同时,还利用土地种植玉米、红薯等作物,为养猪提供口粮。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重点要有人发展产业,振兴乡村才有希望。”仙坝村综治员杨仁贵说,邹正才不知道的是,他的举动为仙坝埋下了乡村振兴的一颗种子。

下午,记者采访离开了,邹正才夫妇上山种植玉米去了。

--> 2021-03-25 ——记麻江县金竹街道仙坝村养殖户邹正才 1 1 黔东南日报 c155626.html 1 返乡创业天地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