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3月27日

学生进校园 手机“关禁闭”?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 玲 王 珺

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很多人成了手机控。在使用手机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比较特殊,那就是学生。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更容易沉迷于手机。

前不久,一条新闻引起不少市民关注:“中小学生不能随意带手机进入学校”。 原来,这是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已经成为生活工具的手机,突然被禁止“入校”,将如何落实?其实,近年来关于手机进学校的新闻很容易牵动大家的神经,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作为家长赞同居多,而作为学生反对的也不少。

打卡工具安全为主

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是出于保护中小学生视力,引导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通知》要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就小学生言,手机除了看时间以外,大多时候成为家长联络孩子的安全传递工具。“我给孩子买的是电话手表,挺好的。手机不方便携带,孩子控制不住有可能上课时间偷偷拿出来玩。”作为学生家长,龙女士和大多家长一样,首选电话手表。

“现在的电话手表功能齐全,我都不会用,小孩自己摸索出好多功能来,虽然里面有一两个小游戏,但相比手机游戏来说孩子不容易上瘾。”为了防止孩子上课时间打电话,龙女士还在电话手表上设置了某一时间段免打扰功能,“上课时间,我们是打不进电话的,这也是为了防止小孩上课玩电话。”

龙女士的孩子上二年级,在一年级时,由于不熟悉孩子课表时间,偶尔会在孩子上课时间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据班级老师反映,这样的现象不少,“刚上学没多久,孩子没有课堂纪律的概念,看到电话就接,很影响学习,设置时间接听后,就好多了。”

电话手表有语音通话功能,还能准确定位了解孩子动向,这样的手表从几百元到千元不等。过多的时候,家长用于联络孩子上下学情况,确保孩子安全。

“伶伶,怎么现在才去托送中心,别的小朋友吃晚饭了。”王女士通过电话手表发现,孩子没有准时去到托送中心,而且还在途中用手机使用两次支付宝扫码功能,手机已收提示:“12:03,消费2元,12:06分消费3元。”通话后,王女士得知孩子买了一包辣条和一杯方便面。

“我尽量少给孩子现钱花,用手机支付,能及时了解孩子动态,她知道我会收到信息,乱花钱后也能跟我诚实认错。”至于电话手表价格,王女士选择的是普通价位,避免孩子为此攀比。

小学校园里,智能电话几乎被电话手表所代替,还有一部分家长则选择给孩子佩戴移动校牌。

“您好,现在是2021年3月23日17点59分,您的小孩已安全出校,请放心!”据凯里八小姚红英老师了解,小学校园有规定,不能带手机。大多家长都选择电话手表,还有一部分选择移动校牌。

“孩子只要把移动校牌放在书包里,出入校门时,家长就会收到短信提醒,一个月的费用在15块左右,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家庭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而电话手表的优势在于,校门之外也能准确定位,这样家长更能了解孩子行踪。”

给孩子配备通信工具,在小学校园看来,大多出于安全起见。“其实大部分家长都是比较担心学生在路上的安全。电话手表或者其他通信工具,尽量操作简单、游戏功能少的为好。”姚老师建议,家长在为孩子购买通信工具时还应当引导孩子正确使用。

定时存放还靠自觉

“返校第一件事就是存放手机。”在某寄宿制中学读初三的小林与同学们一样,把手机交给了班主任保管。

问及愿意交手机吗?“十分不舍,但为了学习还是应该交。”

面对“手机不进校园”的规定,中学的孩子大多表示,情感上很“煎熬”,但理性看还是“忍痛支持”。“毕竟我们是中学生了,还是知道专注学习的重要性。”小林俏皮的解释,得到了不少同学的支持。

“中学的孩子大多已懂事,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自律性还是跟不上,只凭自觉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所以手机不进校园十分必要。”带初中毕业班的龙老师告诉记者,该校实行“手机不进校园”的规定已有5年,以前没实行该规定时,不少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不仅上课躲在书本背后玩手机,晚上就寝后还会躲在被子里用手机看电影,打游戏,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休息,同时还会带着别的同学一起玩,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都不利。

这些年,管住手机后,学生在校学习减少了干扰,晚上休息时间不被占用,精神面貌好多了。龙老师介绍,大多数学生能按规定主动上交手机,但也有个别学生会准备两个手机,上交一个,自己悄悄留一个,对此学校只能通过常态化的检查来强化管理效果。

为了方便孩子遇到事情联系老师,学校设置了几台免费电话,孩子有事可以通过这几台电话联系老师,老师帮其解决或者帮其联系家长。

在某中学走读的小杨是高中二年级学生。进入高中后,学校要求不带手机进学校,住校的同学需把手机交给老师保管,走读生也做硬性要求,不许带手机进入校园。

“前段时间学校还专门开家长会强调了这个规定,大多数家长都支持‘手机不进校园’的决定,但也有少部分家长事后讨论觉得没必要管这么严,孩子大了,应该给他自己管理自己的手机与精力的权利。”小杨的母亲周女士说,的确有少数家长表示,让高中的孩子自己管理手机、自己分配自己的精力,也是成长的一个锻炼。但学校从全局出发,他们也表示支持。

采访中,一些中学生说出了对控制手机决定的抵触情绪,在他们看来,控制手机后,丧失了正常的网络生活,失去了很多了解最新信息的渠道,也失去了通过网络学习给自己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上疑问的机会。但同时他们也诚实地回答,手机在手上,自己有时候的确会分心,本来是查学习上的内容,可一会儿就又打开明星八卦和小视频,会浪费时间、耽搁学习。

合理使用规范管理

对于众多中小学生家长来说,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孩子“玩手机”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可怜天下父母心,一方面对子女玩手机持不愿意态度,另一方面又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也在玩手机,于是在两难中,中小学生“手机问题”的解决,似乎越来越难。

“禁止带手机入校”,作为一项从国家最高行政教育机关发出的通知,只有落实的责任,没有“还价”的余地。

《通知》中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知》要求,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然,有部分家长认为,控制手机进校园,治标不治本,“重点不是用不用,而是如何用。”

中小学生不带手机入校的规定能够实施吗?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也不例外,通过手机布置作业、发布活动等等,教师也习惯通过手机来进行教学工作。

“控制学生使用手机,教师也要减少对手机等通信工具的依赖。恢复到纸质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没有借口带手机。”家长吴先生的女儿现在凯里一中上高三,他认为,要求中小学生不带手机入校,就要教师把工作从手机中脱离出来。“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联系,还需要在校园内增加一些公共电话亭,在学生有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联系到家长。”

也有家长认为,给学生带手机是为了学生能够及时建议联系家长。“任何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手机也是如此。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担忧。”

除了学校的管控,家长也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使用手机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合理安排时间。这样才能真正让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而避免弊端。

“拿得起、放得下、管得住、用得好。”手机,也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 2021-03-27 1 1 黔东南日报 c155914.html 1 学生进校园 手机“关禁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