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第八中学 刘海燕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中音乐教育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教科书中许多具有时代性的乐曲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了隔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入流行乐曲,更新课堂教学内容,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共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有效发展。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许多老师的思想观念比较滞后,认为现在的流行音乐都很荒诞,曲风太浮夸,学生又太痴迷,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会致使教师工作开展不畅,学生无法学到良好音乐知识,因此反对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流行音乐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潮流的与时俱进,对一些教学观念传统的老师来说,一味地灌输式教学只会适得其反。所以,紧跟潮流,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流行音乐,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扩展。
2、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些老师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漠不关心,也没有试着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喜欢哪种学习方式。老师觉得自己所讲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益的,但没有考虑学生的喜好,这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流行音乐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喜好、考虑他们的感受,多与学生交流,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二、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流行音乐引进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艺术教育者,是新课标的实践者,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流行音乐形成正确认知。流行音乐多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曲调清新感人,易学易记,易于传唱,更能引起人们思想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在我看来,大众喜欢它,学生喜欢它,它自身存在就具有价值,即存在即是合理。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它广泛地引入。身为音乐教育者,又是新课标的执行者、落实者,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教育的潮流,认识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恰当地引进流行音乐内容,提高音乐教学价值。
2、引进流行音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Einsta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基于学生喜好的基础上,引进一些流行音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每节音乐基本理论课开始之前,先放一些流行音乐歌曲,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老师在课前放流行音乐《当》,用激昂的曲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此外,教师在讲解音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教学素材,促进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如,老师在讲解曲调的知识点时,可以介绍《清明上河图》中流行乐曲的高潮部分,这个部分运用了戏曲唱腔,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乐曲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乐曲的继承。流行歌曲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所有的流行歌曲对学生都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仔细筛选流行音乐曲目,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活跃度的音乐曲目引入课堂,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3、引进流行音乐,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如,有的学生有音乐天赋,有的没有;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规定和教学内容组织恰当的音乐欣赏活动,使学生有效学习和理解新音乐知识,促进学生不懂也要积极学习和谈论,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同偏好,他们对流行音乐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差异也有不同的认识。所以,教师需要以学生的不同偏好作为前提,整合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流行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青花瓷”这首歌,其歌词优美,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更显突出,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沉静,体会我国汉文化的精华,将其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强化学生音乐学习。
流行音乐多以歌曲形式出现,与社会发展的脉络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以娱乐消遣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音乐演唱、感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流行音乐中积极的音乐元素,使学生对人类音乐文化的博大、丰富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丰富学生的音乐内容,为培养具有高尚音乐审美情趣的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