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路路 通讯员 付光斌
“太好了,真心感谢大家的帮忙!”近日,在雷山县丹江镇陶尧村,已年过六旬的杨子明看着8亩茶园茶青下树率较低,心里非常着急。陶尧村党支部了解到杨子明的情况后,及时发出倡议,20余名党员自发到茶园里帮助采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连日来,全州各级党组织吹响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奋进号角,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将其转化为奋进之力,不断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凝聚推动黔东南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聚焦产业补短板,群众增产又增收
“我们要坚守初心,乘势而上,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镇远县羊场镇羊场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秀永说,村党支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林下经济、春耕生产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用群众的获得感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今年,羊场村种植烤烟2000亩、油茶1000亩、太子参800亩、辣椒700亩、林下中药材500亩,力争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
“通过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天柱县蓝田镇地锁村第一书记吴世平说,只有走进田间地头,才能知群众所盼、解群众所难。
在走访中,吴世平了解到村民粟明清想发展辣椒产业,但品种的选择一直苦恼着他。于是,吴世平通过多方联系选定品种,并自掏腰包采购辣椒苗帮助粟明清发展产业。
上门服务解难题,群众暖心又贴心
“通过学习党史,我深刻领悟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寓意。”黎平县雷洞乡党建工作站副站长杨洪江说,要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切实把群众的事办实。
杨洪江在雷洞村走访时发现石婢添老人家中电线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杨洪江与村干部自费购买材料,为石婢添老人重新安装了新的线路。如今,老人家里用电安全了,心里也更亮敞了。
施秉县杨柳塘镇地坝村村民杨昌英到镇派出所咨询,称其91岁高龄的母亲身份证已经过期,但由于母亲行动不便,无法到现场办理换证业务。民警获知此事后,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老人办理了证件信息采集。
“真心感谢民警的帮忙,帮助我解决了母亲办证的困难!”杨昌英说,在村里经常看到上门为群众服务的党员干部,有他们的帮助,大家感觉很暖心。
主动认领办实事,群众安心又放心
“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来自党的温暖。”黎平县永从镇党员干部兰荣礼主动将九龙村村民吴丕科占地补偿问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服务清单。
兰荣礼通过多次入户走访,了解这起纠纷是因2019年九龙村井庭自然寨修建村组公路占用吴丕科家的田,双方约定占地补偿金额,但部分群众认为补偿过高,致使补偿款一直未支付。
了解实际情况后,兰荣礼坚持讲政策、问需求、谈发展,反复做双方的工作,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吴丕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揪心了一个多星期的水管堵塞问题终于解决了,真心感谢社区的干部们。”麻江县杏山街道群英社区和谐苑居民对社区干部解决小区用水问题赞不绝口。
群英社区结合网格化管理,分片定岗定责,建立党员先锋岗,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群众难题共解,有效提升了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开展学习研讨、接受红色教育、服务基层群众……黔东南州持续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以实干实绩续写创新史,以发展的磅礴动力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