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唐鹏 沈启召 邱瑛 吴啟萍
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岑巩县发挥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立足“三农”工作新发展阶段,以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为重要切入点,着力培育和发展壮大新兴特色产业,使农村土地“用起来、活起来”, 增强乡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破题产业发展“瓶颈”,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点,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食用菌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阳光产业
“这朵菌王太大了,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这菌柄差不多有我腿粗了!”村民向家才对刚长出来的赤松茸赞不绝口。
近日,在位于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凉水井组的贵州文华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赤松茸基地,16亩赤松茸今年首次迎来采收。一朵朵硕大的赤松茸圆润饱满,长势喜人,其中最大一朵菌帽直径长约34厘米,净重达1.66公斤的赤松茸,吸引了周边群众纷纷过来围观和合影留念。
赤松茸,又叫“益肾菇”,以其强大的功效及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喜爱。赤松茸丰收,笑得最甜的莫过于合作社的负责人向邦泽, 2020年,在外务工的他回到家乡,看到许多土地种植菌草,于是便萌生返乡创业发展食用菌种植的想法。去年年底,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与弟弟向邦祥一拍即合,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5户农户流转10余亩土地大力发展赤松茸种植。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兄弟两艰辛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们通过自然环境培育出来的赤松茸不仅圆润肥大,而且口感良好,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我第一次来从事赤松茸种植,就能种出一个相当于菌王级别大的大蘑菇,心情非常激动,证明我们的技术支撑得到一个真正体现,如果亩产能够达在2000至3000公斤的话,亩产值可达3万元,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这将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向邦泽高兴地说。
赤松茸培育成功,仅是岑巩县推动菌业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的缩影。
入春以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目标,不断扩规模、提质量、创品牌、拓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阳光产业”。
贵州鸿林菌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茶树菇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县属国有企业,为了让赤松茸种植项目在岑巩落地,公司技术总监倪玉善一有空就来基地免费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我从事食用菌生产38年,看到这种赤松茸长这么大,是非常罕见的!”倪玉善说,能培植出这么好的食用菌,主要是由于这里的菌草原料很好、营养很丰富,再加上这里的土质、气候是非常有优势的。目前我们鸿林公司茶树菇基地正在扩大规模,种菌、烤菇、林下培育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岑巩食用菌产业将迎来新的春天。
截至2020年底,该县共有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4家,种植食用菌面积3442亩,产量6613.35吨,实现产值9048.69万元。2021年,全县计划发展食用菌5000万棒,预计实现年产量18500吨,年产值15830万元。
油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
油茶满山坡,增收有盼头……走进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姚寨村,成片的油茶园与产业路交相辉映,一座六角亭坐落其中,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令人陶醉。
“山上光秃秃,幸福望到头。十年九年干,旱涝两头愁……”村支部副书记夏家广说,以前,由于群众滥砍乱伐,很多山都是荒坡。这几年,姚寨村借助产业扶贫东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引擎”作用,大力发展油茶、生态养殖、林下药材等产业,让荒坡披上了绿装,打造出乡村产业振兴样板。
“党员+能人”,产业见雏形。2012年,该村原支部书记夏炎与致富能人夏云龙投入50万元成立岑巩县姚寨村合力油茶种养殖合作社,承包村里闲置的800余亩荒山建设油茶基地,动员154名农户利用土地入股方式利益联结,收益按照“三七”分红。2017年,油茶实现第一笔收入20万余元,利润11万元,贫困户获得分红3.3万元。见效后,该村致富带头人夏家武、夏家平等人纷纷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村油茶种植面积2000余亩,预计年产值200万余元,每年将带动村民就业5000人次。
“合作社+基地+农户”,群众富起来。姚寨村利用油茶林优势,探索“以短养长”模式,长效抓油茶种植,短效抓养殖产业,引导群众从“要我发展产业”向“我要发展产业”转变。该村引进岑巩县岑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自筹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各100万元,建成年出栏6万羽林下思州鸡养殖基地,发展绿色循环经济。2020年,实现鸡出栏产值253万元。2021年,该村还引进外县大户6人,在新植苗的油茶地套种太子参324亩,目前太子参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村集体+企业”,产业旺起来。2020年投入175万元建成200亩黄精种植基地1个,采用“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管理运营模式,其中财政安排扶持资金14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35万元用于后期管理,利益联结农户125户400人,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550人次。同时,该村合理开发利用姚寨水库资源,做好做足旅游产业“水文章”,发展“水下养鱼水上养鹅”立体农业,建成集观光、休闲、养殖、垂钓于一体的亿丰源休闲度假山庄一个,包括鱼塘、茶园、养殖场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总投资400余万元。
茭白种植成为助农增收新亮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插种茭白正当时。连日来,在岑巩县天马镇小屯村的茭白种植基地里,运苗、拉线、插苗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农户们欢声笑语,好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在这里务工一百块钱一天,离家也近,照顾得到家里,我家的田租出去,一年租金有1500块钱。”小屯村村民杨祥珍说。
“今年,我们村计划种植茭白280亩,每亩投资了5200元。现在开始移栽,根据天马镇的气候,预计9月份可收获第一季。”小屯村支部书记余金菊介绍,“该村已与浙江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销售。一亩地可产茭白2000公斤左右,按收购价6元/公斤,亩产值可达1.2万多元。”
“这里以前常年种水稻,土质肥力下降、水稻产量不高,现在换成种茭白。”天马镇镇长周茂介绍,浙江一家公司对天马的土壤、水源、气候等因素进行了调研考察,发现小屯村非常适合茭白的生长。该镇将以小屯村为示范点,逐步扩大茭白种植规模,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