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重安镇皎沙小学 吴小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深化发展,因此当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作为教学工作者就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发挥。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对新知识的渴求度高,对于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每一个同学的喜好不同,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地方也不一样,增加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兴趣点,在讲到某一个知识点的同时,感兴趣的同学就会表现出不寻常的举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做出一些微妙的神情。丰富的教学内容还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活力和张力,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内心欲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与其他同学沟通。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课堂的形成将会进一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喜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收获成功。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能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学生有着较好的参与意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在不断深化学生自主意识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要适度地放松课堂节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要求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反驳,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氛围才能愈加活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晰地分清楚课堂的“活跃”和“乱”,教师需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最后通过讨论辩驳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多说、多想、多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只有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领悟知识的奥秘,也能更好地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有了新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久而久之就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于现在的学习生活大有帮助,而且对于中、高级学习阶段的学习作用重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引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从小学同学的兴趣入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打造高质量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课堂。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在课后的通力配合,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孩子们在平台上自主发挥,迸发出他们的创造活力。
四、教师对学生要及时鼓励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假如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的学习方法,教师不能直接对其批评,而是要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鼓励,再对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进行矫正,如果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永远都是持着批评责备的态度,那么学生对教师就会一直处于害怕的心理,对学习语文也产生惧怕感,在学习上也会没有自信,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遭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鼓励,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造就与完备。
总而言之,教师在面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时,假如教师想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更好的造就,就要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然后再去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合理地做出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得到了培育,教师的教学品质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