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齐武 杨再明 杨书) 1993年出生的包敦华是榕江县古州镇高文村包家山人,受家庭条件限制,他没有上大学,2014年,他选择了与自己喜欢的胡蜂为伴,开始养殖胡蜂,通过7年的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养殖胡蜂开启他的致富之路。
3月26日,笔者到包敦华胡蜂养殖基地采访,看到大棚里摆放着密密麻麻蜂箱,包敦华和工人在给蜂箱投食,蜂箱里的工作蜂来来回回搬运食物,嘤嘤嗡嗡,一派热闹又喜人的画面。
包敦华介绍,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为了改善生活,每到热天,他就到山上寻找胡蜂蜂蛹当作下饭菜,胡蜂又叫马蜂,蜂蛹含有高蛋白,是难得美味。尽管他经常被胡蜂蜇,但是能吃到蜂蛹,早忘了疼痛,而且对胡蜂产生了热爱。现在,胡蜂称为他的生财之道。
包敦华说:“到现在我们大棚有500多箱全部建巢的,如果今年胜利出棚的话,能产生的效益达40万元,除去所有的成本开支,还能赚30万元。”
为了把胡蜂养殖好,包敦华还养殖蜜蜂和蝗虫作为胡蜂的养料,平时家里人帮他打理胡蜂基地,饲养蚂蚱,他还聘请一个工人长期在基地工作。
“我是去年就来跟包敦华养蜂的,每个月工资3600元,打工离家远,管不到家。”包敦华胡蜂养殖基地工人杨光能说。
脱贫攻坚期间,包敦华深切地体会到了国家对农村的投入,2020年他带动7户农户养殖胡蜂脱了贫。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他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群众一起养殖胡蜂共同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