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01日

业兴民富村美

—— “再访‘两江’新生活”系列报道之二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皇林 骆区卡 严春生

3月24日上午,从江县洛香镇四联村,阳光明媚,云卷云舒。一阵风吹过,下垂的树枝欢快地摇摆,小溪里的鸭子优哉游哉地游着,老人们在凉亭里或打牌,或下棋,或歇息,一片祥和。

55岁的姚胜兵坐在家门口,抽着烟,发着呆。看到我们来访,他原本寡淡的脸上顿时盛满笑意,敞开家门,拉着我们往里走。“来之前咋不跟我说一声,我煮饭,今天就在我家吃中午饭哈。”

在政府的帮扶下,姚胜兵于2016年脱贫,今年还当了护林员和护路员。

此外,政府补助3.5万元,将其所住的危房进行了改造。房子除加固维修外,还变得干净明亮,大理石灶台光可鉴人,新卫生间取代臭烘烘的旱厕,粉刷后的白墙壁让蚊子无处藏身。

村里还帮忙联系医院,免费为姚胜兵做了恢复手术。主治医生谢伟军当时说:“恢复九成没问题,就是正常人。”

“别看他现在这么热情,前几年村里做什么事他都是不配合的。连给他做手术,都很抗拒。”村主任肖进永告诉我们,二十多年前,姚胜兵的妻子因无法忍受贫穷离婚,他独自抚养两岁多的儿子;八年前,他手臂骨折落下残疾;两年前,相依为命的儿子在车祸中遇难。遭遇三重打击的他孤身一人生活,很少与外界接触,性格孤僻。

提及以前,姚胜兵黝黑的脸上浮起一丝红晕:“主任,你就别打趣我了,现在咱们村做啥我都是第一个积极配合的,你说是不?”

“这倒是。”村主任笑着点点头。

起初,像姚胜兵这样不愿配合工作的人不在少数,村里很是头疼。

如何打开局面?

“以前四联村的老百姓没有发展动力,就像一盘散沙。”婉拒了姚胜兵的吃饭邀请,回去的路上,村支书陆建雍首先打开了话匣子,“如果不改变村民思想,将他们凝聚起来,后续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于是我们决定先从内部整顿,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整顿第一步,就是强化活动阵地建设。村党支部投入14000余元对党支部活动室进行布置打造,组织阵地焕然一新。

解决了办公场所的问题后,村党支部以“铸魂行动”为抓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每月认真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

“平时活动室里也能听到他们讨论四联村要如何发展。”村支书说这话时,脸上尽是欣慰的笑容。

党员思想意识提高后,四联村开始琢磨发展新路子。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当问及新路子是什么时,村支书卖了个关子:“别急,走,我带你去看看。”

车行数里,来到一处半山坡,一块牌子倏然映入眼前,上面赫然写着“从江县洛香镇四联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村支书口中的新路子——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在当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我家一年能种一万多斤,一年收入差不多两万左右,现在生活也慢慢变好了。”种植户颜成章在地里忙碌着,他将成熟的何首乌从地里挖出来,抖抖泥巴,熟练装袋。目前,全村种有何首乌513亩,受益农户87户329人。

“我们还种了钩藤300亩,收益达180余万元,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确保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从江县四联村高粱寨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颜成富刚从家里赶过来,一下车就向我们介绍道。

村里增收的大路子,还是劳务收入。

今年以来,通过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岗位推送和组织外出务工,全村已实现稳定务工就业达401人,年累计务工增收达1000万余元。

产业不断发展,新问题出现了——四联村山大沟深,进一步发展受限。

“土地就那么多,我们就想下一步该怎么办。通过支部大会商量,我们决定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村支书说道。

发展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整治是关键。党支部制定《村规民约》和四联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规范村民行为,通过“道德模范”、“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的开展,发挥“传、帮、带”作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文明新风进村进寨进家。

“以前卫生特别不好,垃圾遍地。自从村里干部带着我们搞卫生,还弄了卫生评比后,大家再也不好意思乱扔,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村民陆州三借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顺势在村里开了客栈,起名“荷塘客栈”。

从外观看,客栈整体呈木结构,整栋建筑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让人眼前一亮。走进大厅,更是令人赞叹:客厅极其宽敞,一个硕大的水晶灯吊在中央,下方的木制沙发在灯光的笼罩下,显得极有质感。打开厨房的门,餐具整齐地摆放在长长的木桌上,周围到处摆满了花草,十分雅致。

“以前不要说在家开民宿,就是住进这么好的房子也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陆州三乐呵呵道。

借助旅游发展之势,四联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起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农家乐8家,农家旅馆10家,提供床位50余铺,努力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目前,四联村成功举办三届荷花节,年均吸引游客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万元,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开门红。

“山清水秀四联美,尊老爱幼孝大于天,勤俭节约爱护卫生,遵纪守法共建美好新家园。”四联村的侗族姑娘们身着侗衣唱着侗族大歌,幸福生活的写照尽在婉转动听的歌声里……

--> 2021-04-01 —— “再访‘两江’新生活”系列报道之二 1 1 黔东南日报 c156136.html 1 业兴民富村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