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02日

如何给特殊孩子完整生命的关怀

○ 锦屏县特殊教育学校 潘阿晓

1996年秋,我收拾好积累了三年特教知识的行囊,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进入了一个并不寂静的无声的世界里,从此开始了我的特殊教育生涯。

对于这样一群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的教育条件和要求,无力量同正常学生并肩前进,但他们只是一群心智发育迟缓的特殊儿童即智力落后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有着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因为认知系统的障碍,需要特殊的帮助。我成了这群特殊孩子的安全依靠,而这样的依靠维持了二十多年。在这不短的实践中,我觉得应注意从以下方面给特殊孩子以完整生命的关怀。

一、和谐发展

让特殊儿童生命体的身心诸因素愉悦、有序、适当的健康成长,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生成和建构不断趋于完美。

通过了解,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听力残疾程度、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排除听力残疾而产生的生理障碍,培养他们自强、自尊、自信、自立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只要提供适合的教育,其生命形态中身心因素是能够得到和谐发展的,因为他们的身体方面的不完整,所以我们更应注重他们的精神生命的完整。

弱智儿童因为认知系统的障碍,情感生活比较简单,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培养友爱情感的情境,反复训练。帮助他们巩固日益形成的友爱情感,使之正常发展。

在培养友爱情感方面,家长的支持合作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失去听觉的人感觉特别灵敏,他们会从人们的表情中窥探出别人的心理。由于听觉障碍而造成的自卑,心理也特别明显,为了提高他们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决心,我们的教师要用一颗真诚、善良的爱心和不厌其烦的耐心去引导学生摆脱社会的偏见和缺陷造成的特殊心理,让学生懂得人类最大的残疾并不是有形的,不是盲、聋、哑等生理残疾,而是心灵残疾。只要大家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成才,一定能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探索途径

随着交往的深入,弱智儿童原先互相成为好朋友的良好愿望因为“故态复萌”而陷入危机。此时则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寻找培养他们友爱情感的方法和途径,维系他们之间脆弱的友谊,通过教育,使之发展、巩固。

多年来,人们常用“铁树开花,哑巴说话”来比喻教耳聋孩子发音说话的艰难,其实他们的发音器官是完好的,只是由于听不见才不会说。对这些“因聋致哑”的孩子,我们采取各种特殊手段引导他们用视觉感知老师的口型,并模仿老师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运用触觉,从声带振动的差开比牧上找到发育部位,发出声音。而对另一部分有剩余听力的孩子,则运用现代化的助听设备对他们进行听、说训练。为了帮助他们掌握有声语言,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因为每教会他们发一个音、一个词,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强化训练,才能使他们达到“聋而不哑”的程度。

三、个性化学习

如何让特殊儿童的参与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并按其所需、尽其所能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且能最大值地开发自身潜能呢?个性化学习是最佳方式和途径。它对开发特殊儿童潜能,保障与促进特殊儿童生命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儿童个性化学习是指适应特殊儿童个体体力、智力、审美、精神、价值、缺陷、障碍等个性及特殊需要的自我控制性学习。其体现在教师的教方面主要是“因材施教”或“个别化教学”;体现在学生的学方面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其潜能;体现在课程教材方面主要是主张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特殊儿童如何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并按其所需、尽其所能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且能最大值地开发自身潜能。个性化学习是最佳方式和途径,它对开发特殊儿童潜能,保障与促进特殊儿童生命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化学习应是我们特殊教育之素质教育操作系统的核心。

超越回归、平等参与社会是现代特殊教育的重要理念。在新时代里,生命和谐发展具有了新的含义,最大化地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尤其是能促进自我终身学习以及自我创新发展的潜能,才能使特殊儿童超越障碍,提高身心发展水平,平等参与社会。

四、育残成才

残疾人是具有一定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他们虽是残疾人但他们不是弱势群体。对残疾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和缺陷补偿,是提高残疾人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提高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使他们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为他们的家庭减少痛苦,为社会减轻负担。

如今,当我看到一个个聋哑孩子经过我们的培养后能顺利走上社会,获得社会和人们赞扬时,我才感到自己从事的职业的价值,才真正体会出罗曼·罗兰这句话的含义:“人们登上高地之后,会享受成功地攀登上崖壁的快乐。”

--> 2021-04-02 1 1 黔东南日报 c156282.html 1 如何给特殊孩子完整生命的关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