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安平
四、龙舟节
居住在凯里清水江畔的部分苗族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习俗。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清(同治)徐家翰《苗疆闻见录》:(苗人)好斗龙舟,风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传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这时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另一传说,有父子二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捡龙肉分吃,但吃到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船节,敲着鼓点赛龙船。
农历五月二十至二十七日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划龙舟由鼓头、锣手和水手组成。鼓头是龙舟上的指挥,是全寨推选出来最有威望的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担任打锣手,水手共三十八名,由寨子里剽悍青年担任。比赛中,水手每人手持一支一手掌宽、约一米五长的扁担形木桨,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以示祈雨。比赛场面激烈,使人振奋向上,是一项赛体力、拼技术、比智慧、练勇敢、促团结的体育活动,是苗族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青睐。
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赛马、斗牛、斗鸟、吹笙、青年男女对歌、游方、踩鼓等民俗活动。一直进行到深夜,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五、香炉山爬坡节
苗族作家富金的散文《香炉山爬坡节》曾写道:“一年一度爬坡节,百里情友来相会,东边蜜蜂这里飞哟,西边彩蝶这山汇,满山鲜花满山情,歌生翅膀情长腿,追得山水动心弦哟,催得男女成双对……”就是对人们神往香炉山爬坡节的真实写照。
传说天王的七女儿阿碧与苗族小伙阿补冲破天地间的婚姻禁令,在香炉山上结了爱情之果后,受到天王严惩,丢下小孤女阿彩。蚩尤神便令仙姑将双乳化为奶井,使阿彩长大成人。因阿彩为半仙半人,下不到山脚游方恋爱,便在山顶唱起情歌和飞歌邀约小伙上去游方对歌,并许愿“谁先到就与谁成亲”。苗家小伙阿星带领男女青年用石头砌石梯路,共砌了九十九蹬才抵南天门。阿星终与阿彩游方成亲。以后,人们为庆祝阿彩和阿星的自由婚姻以及阿补和阿碧的“灵魂”下凡,庆幸天上人间不再被隔绝,每到农历六月十九日这一天,苗族男女青年都要相约爬山游方对歌。
每当爬坡季节来临,青年男女们借赶集相遇机会,或由男方请求,或由女方邀请,决定某日在女方寨子地点举行爬坡。商定后,被邀请的男青年再通知附近村寨的青年们一起参加。爬坡那天,青年男女们精心打扮,从四面八方汇集于山坡上。这一天山坡上都要汇集数千人,坡上一圈圈、一丛丛的男女青年游方唱歌。他们以此为媒介寻友觅伴追求知音,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东道主的女郎们,一边款待后生们,一边互相对歌。在这当中,青年男女们互相物色对象,结成今后一双双的情侣,组成一个个幸福家庭。
山清水秀、景致奇特、地势险要、气候宜人、令人神往的香炉山,不但对苗族人民具有无法想象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同时,也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迷恋、神往、流连忘返。香炉山爬坡节成为久负盛名的“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百节之乡”最大的苗族爬坡节。
六、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的译音,意思是神仙汇聚和向往的地方。芦笙会是凯里苗族群众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活动,舟溪甘囊香芦笙堂是凯里苗族群众聚会的重要场所,也是黔东南最大的、保留最完好的传统芦笙堂之一,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六到正月二十举行芦笙会。舟溪甘囊香芦笙堂于明代由舟溪镇茶林吴家开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近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传说,苗族蚩尤在与黄炎二帝的战争失败后,苗族被迫千年的漫漫西迁路。经迁徙跋涉,终于在西方长洋(今榕江县)落脚,在“石岭坡”把鼓砸成九片,分给九个头领,让他们带着部属分别往雷山、丹寨、台江、剑河、凯里、麻江、黄平、施秉、镇远等地迁徙。其中迁徙到舟溪的吴氏迷公在“养郜灵”下面建立鼓和芦笙坪,作为苗族男女社交娱乐场所,后被朝廷破坏和禁止。后来吴氏告乜、告奖、告累、告岛四兄弟聪明能干,心系族人,决心重开芦笙堂,经过多次选址后,决定在屯上村下面宽平的河沙滩建新芦笙堂,称为甘囊香芦笙堂,恢复了舟溪芦笙会。自告乜主持芦笙会以来,舟溪年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就此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了。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为期三至四天的甘囊香芦笙节都会如期在凯里市举行。来自民间的数十支群众游演队伍走上凯里大街,载歌载舞一路游演到民族体育场开幕式主会场,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媒体记者、文化专家学者,以及周边群众数万人前来观看、体验。在为期四天的节日里,还要举行斗牛、斗鸡、斗鸟、赛马、长跑比赛、芦笙舞比赛、苗歌比赛、民族盛装游演、苗族服饰展演、社区民族文艺汇演、贵州芦笙名家演奏会、原创歌曲大赛、篝火晚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型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