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03日

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 凯里市三棵树镇民族中学 杨再伟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靠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教物理,教师教得很累,效果并不理想。新课标下提倡物理教学生活化,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将现实生活的内容融于物理教学内容中,把课堂理论内容现实化,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物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一、 从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在广大山区,许多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的误导,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教师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好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良好习惯的手段。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升华、蒸发、凝结等知识时,我就举了同学们常见的例子,在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为什么冒“热气”? 教师故意说成“热气”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冒的是冷气,有的说冒的是热气,有的学生说是热胀冷缩。这种生活中的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再以火红的铁块淬水时冒热气进行对比,再以干冰放在空气中进行试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见识,而且使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幽默、风趣、生动、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美,学生就会觉得学物理有趣、有用,并不难学,而且学得高兴,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验

物理是可观可感的,物理教学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不能从公式到公式,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物理实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多感官参与,理解物理知识方面,物理实验比其他教学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初中的物理知识,声、光、热、电、力,几乎是科学普及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得十分紧密。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准备好用于试验的教材和教具。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冰面上行走和在普通道路上行走,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当自行车车胎气不足的时候,骑起来更费力一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课堂上教师拿出一块玻璃、一块木板、一小截木头。教师先提问,这一小截木头在玻璃上滑得快还是在木板上滑得快?原因是什么?然后教师再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们观看这一小截木头在玻璃上滑行的速度和快慢,从而理解摩擦力与倾斜度与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而指出行走在雪、水的路面,摩擦力就会减小,所以雨、雪天就要注意安全。

三、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有价值的规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抽一名学生担任医生的角色,一名学生担任患者的角色,医生用酒精进行消毒,涂抹酒精时患者的感受是什么?患者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受?这蕴藏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教师在教温度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洗手场景,端进来三盆水,一盆冰的,一盆热的,一盆常温的。教师可以叫同学们将食指伸进水盆中,感受水的温度。学生们体验后,教师询问学生水的温度,询问完以后,教师拿出温度计量一量。最后告诉学生们为什么水的温度不一样,水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教浮力时,教师可以将一块木板和一个岩石丢进水里,木板浮在水面上,而岩石却沉到水底。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包含什么物理原理呢?教师不要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带着他们进入“浮力”的神秘世界,进而引申出船的浮力的探讨,船的构建是铁还是木头等诸多问题。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从生活入手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做到幽默、风趣、生动、深入浅出,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有趣、有用,并不难学,从而提高物理学习的热情。

--> 2021-04-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56483.html 1 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