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第四中学 王帮华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和古诗词教学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语言的培养、审美的创造还是对文化的传承都大有裨益。一线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时,首先就要明确实践的步骤和策略,要注意三个重要的关键点——“议题”“文本”和“课型”,这三个点也是实践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步骤。
一、文本细读,寻求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议题,寻求一节群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实施这一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文本细读,钻研文本,提炼文本之间的异同再确定议题。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设计也是如此。
古诗词的群文学习,议题可以从作者、意象、情感、文化、标题、字词、特殊句子等方面来考虑。
例如《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及《天净沙·秋思》,第一首的题目中“观”是一个动词,我们在讲解时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是谁在观”“观的时候在想什么”“观到的沧海是什么样的”等等。第二首诗中的“左迁”也是带有动作性的词汇,意思就是贬谪,正是因为这个标志性的词语,才有了诗中的情感发生和基调的奠定。第三首诗的“思”可解释为思念,正是这个思念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才有了思念的情感色彩。由此可见,以古诗词中标题的特殊词汇的作用作为一个群文议题来建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二、核心提炼,组合相应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在确定议题后,就要选择相应的阅读文本,以便进行多文本阅读。通常在课堂教学时间内选取的文本三到六篇为宜,准确而恰当地围绕各个议题,让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群文阅读。
在选择文本的过程中,首先要精准定位根据议题的核心来选择文本,要选择符合议题的具有古诗词素养的诗词文本。文本还要能够体现议题的开放性和讨论性,可以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获得一定的思考,能够使之深入钻研。所选取的文本还要有代表性。
教师也可以选取古诗词的作者作为议题的核心,例如选取李清照,议题设置为“一个女词人的坎坷迁移”,那么就要围绕李清照南渡前和南渡后两个阶段分别选取代表作品,结合两首词《渔家傲》《如梦令》,再分别选取课外的两首《醉花阴》和《声声慢》体现作者从少女时期的浪漫到后期词作风格的变化,对家国的忧思和苦痛的情感转变。使学生在这样的文本组合中读出一个更丰满的作者形象。这也是群文阅读教学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的优势,是以往的单篇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学情定位,选择恰当课型
群文阅读教学课目前有几种课型可以参考,有一篇带多篇、群文齐读和群文共享几种模式。在选择教学课型时,要根据古诗词的教学特点来确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情的适合。教学古诗词的一个难点就在于有的古诗词的简练短小同时意境深邃,学生的阅历还不够体悟深层的感情,所以从一开始的教学定位就要确定学情。
一篇带多篇的模式就是以一篇古诗词为主要阅读文本来探讨,再辅佐几篇其他文本共同阅读。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初中低年级学段,学生以一篇为重心来研读。群文齐读的模式就是所选取的几篇文本同样重要,在教学中的位置都是一样,师生同时阅读,读完再围绕议题来建构共识,这种方式在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都比较适合。最后一种模式是群文共享,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读不同的文本,读完共同分享感受,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自己提炼文本信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适合初中高段的古诗词学习。
在选择课型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定。因为教材本身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来拟定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群文阅读时可以从同一册教材中选取古诗词来进行教材,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新阅读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和古诗词教学结合的相适应性和实践价值值得我们进行实践探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还需要注重多种形式的结合,根据具体学情分析教学,不断探索研究,让学生在古诗词群文中不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不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