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03日

那些被“差评”的姑娘

○ 慧 蓉

看《圆桌派》,觉得马未都老师活得太明白了。他说一个人要成功,需要过两关,第一是谣言,第二是污水。当你发现有人说你坏话,泼你污水,说明你已经比很多人强了。

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觉得是自己很差劲,才被“差评”。其实人们可以长久、不懈地说一个人的坏话,一定不是因为他很差劲,而是他“很差劲”却混得比自己好。对于后者的愤怒,才是“差评”的动力,毕竟说别人坏话是很消耗精力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自称才女的潘柳黛女士不遗余力地抹黑张爱玲。潘女士旗人出身,对于坊间传闻的张爱玲贵族血统,不无嘲讽地说: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这种关系就像太平洋上淹死一只老母鸡,吃黄浦江水的上海人却自称喝到了鸡汤一样。

直至1975年,潘柳黛与张爱玲已疏淡多年,她还不忘在专栏里这样写:“李鸿章既然入过清廷,对太后老佛爷行过三跪九叩礼,口称道:‘奴才李鸿章见驾’……张爱玲在血液上自然不免沾上那点‘贵族’的‘仙气儿’了。”

潘柳黛成名早于张爱玲,也写过两部小说,但张爱玲后来居上,潘柳黛总希望跟张爱玲拉上关系,以示大家差不多的咖位,张爱玲却从不回应她,甚至说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虽然潘柳黛当年骂张爱玲的文章成功吸引了八卦群众,然而经过时光的荡涤,如今知道张爱玲的十之八九不知道潘柳黛,终究是“骂得漂亮,比不过写得漂亮”。

制造流言蜚语的人,最怕孤独。他们知道说别人的坏话,一定需要听众,如果没有听众,不仅坏话得不到传播,自己也觉得无趣。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好,那些闲着没事骂你的人,一定是瞧得起你的人。

无论恨还是嫌弃,都需要能量,是个体力活。人的精力有限,爱是有选择的,恨更有选择。

这一点在分手恋人中也很明显。分手后,过得不好的一方忍不住说过得好的人的坏话;而过得好的人,只想赶紧把过得不好的人忘记。

演员余男说:“唯一可以强占一个男人回忆的,就是活得更好。”此事不分男女。长期诋毁你的人,一定过得比你惨,你才会在他的记忆里永生,过得好的人早就云淡风轻忘得差不多了,没工夫说你坏话。

谁都说你好,未必是真好,大多时候,只说明你比较安全,人畜无害。当你的耳朵里渐渐有了非议,有好事者开始传话过来,说某某某说你如何如何,这时候,你反倒应该开瓶香槟庆祝一下,因为你可能离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近了。

我很欣赏的一个女制片人,在男性为主导的公司里,一枝独秀。我没做她下属的时候,也相信了很多关于她的谣言。如何有心机,如何绿茶,如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可能跟集团的某个大佬有一腿。

真正了解她以后,发现她是一个特别nice的人。有能力有担当。有一次场务把赞助商的产品搞错了,平时跟场务关系不好的广告业务员去她那儿哭诉,大家都觉得这下场务肯定完了。她却响当当地拍了一句:“这件事,我是第一责任人。”广告业务员吓得不敢说话,赶紧跑去善后了。

我们去上海出差,晚饭后在黄浦江边散步,闲聊着,她忽然说:“女人千万不要太看重所谓名声。名声是男权社会给女人的枷锁。同样的事,在男人那里叫事业心,在女人这里就成了野心。其实无论男女,不管什么心,最后都是用实力说话。”这段话对于二十岁的我影响很大。

我们为流言蜚语所困扰,无非是担心自己被误解、被孤立。其实能将误解化作舆论的人,根本无意于了解你;而存心孤立你的人,除非你放低姿态,永远处于他的下风,否则你们的关系也不可能修复。

女孩真的不要怕“差评”。谁还没个缺点呢,是缺点就改,你得累成什么样儿啊。这句话可以对应徐静蕾的金句:要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儿。

--> 2021-04-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56496.html 1 那些被“差评”的姑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