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广龙
当下,正值清明祭祖扫墓时节。
虽然各地扫墓祭祖有不同的习俗,但文明祭祖已逐步成为新的风尚。
清明假日,记者也回到老家天柱县蓝田镇三凤村参加家族的扫墓祭祖活动。正当各家各户都忙着摆放供品时,堂兄突然从竹篮里端出一盘两指大小的干鱼摆放到老祖太的坟前。这份特殊的供品一摆出来,在一大堆水果肉坨坨之间格外显眼,也出乎大家意外。
“你怎么想到炒这个菜来祭祀过世的先人?”记者好奇地问。
“嗨!现在环境好了,不准电鱼、不准闹鱼,河鱼多得很,这个才是祭祀过世的先人的好菜。肉,哪个时候没有?”堂哥几句话把记者惊住了,原来他是特意要用这种方式来祭祖的!
堂哥的话不假,近8年来,家乡的生态环境确实越来越好。特别是河流得到有效保护之后,三凤村周边9个村寨6万多村民正享受到了“环保”带来的生态红利。
一份特殊供品让记者联想到了8年前成立的“九村环保协会”。
很长一段时期,蓝田镇三凤村、凤鸣村、塘涧村及瓮洞镇四和村、红星村,注溪乡注溪村、下寨村等村寨周边的公路边、河道里,塑料袋、饮料瓶随处都是;河里少鱼,溪里无虾;山林植被被破坏严重,河流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2014年7月,瓮洞镇四和村村民杨绍球,蓝田镇三凤村村民罗国钦、杨广安,注溪乡注溪村村民秦荣源等,自发成立“九村环保协会”。协会成立后,协会会同村“两委”一起制定了环境保护村规民约,清理河道和道路两旁的垃圾,整治房前屋后柴草的乱堆乱放,劝阻村民乱丢垃圾和随意下河电鱼的行为,建立垃圾池、焚烧池。并通过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安装固定的环境保护宣传牌等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进村进寨进校园等活动。还通过QQ、微信、陌陌等新型载体向在外打工、工作的亲人宣传,使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触碰环境保护“底线”的严重性家喻户晓。之后还成立“天柱县绿色九村环保协会党支部”,带着协会的540多名会员大力开展环保宣传、保护,对九个大村22个小行政村的村民垃圾乱丢、污水乱排、山林乱砍、电鱼毒鱼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约束管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如今三凤村周边9个村寨变成了路面洁净、河水清澈、河鱼成群、绿树成荫、百鸟啼鸣的生态村寨、美丽乡村、旅游村寨。
河水清澈了,在三凤村进入凤鸣村的路口,在外打工的几位村民共同集资数十万元建成了生态鱼养殖场。每逢夏季周边前来垂钓烧烤的人也越来越多,农家乐正在逐步升温。
中午离开老家之前到一个表侄家吃中餐,多年不见,一直在外打工的表侄突然给记者谈起他的创业思路:“表舅,你看我们这里森林植被越来越好,离家不到50米就是茂密的森林了。我不想出去打工了,想利用这个资源发展药材种植或者登山之类的旅游项目,您看可行不可行?”记者为他的创业思路感到欣慰,姑且不说投资多大,创业能不能成功,但他终究考虑到“环保”带来的生态红利了,必须给予鼓励,我当然大力支持,连声说好!好!很好啊!对他如何创业的建议固然也不能少!
出发上车之前,一位侄子也匆匆给记者送来一份礼物,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告别大家上车后,记者打开一看,是家乡的干鱼!
记者想,这干鱼这不仅仅是祭祖的特殊供品,也是时下村民用作馈赠的最佳礼物和对外宣传家乡最好品牌!
一份特殊供品让记者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家乡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