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光英 杨显泽) 日前,笔者在锦屏县启蒙镇巨寨村芥菜种植基地看到,村支书杨春云和社员们正趁着晴好的天气忙着采收芥菜,收着一颗颗硕大芥菜,大家脸上都挂满了丰收喜悦。
“一棵5公斤左右的芥菜,晾晒后能有4公斤左右,产量还是非常高的。我们村今年实施了50亩的芥菜,每亩预计产1500公斤,除去成本还有7、8万块钱的收入。”巨寨村支书杨春云高兴地说道。
芥菜种植是启蒙镇的一个传统,更是启蒙镇的一个特色产业,因为芥菜是制作启蒙酸菜的原材料,而启蒙酸菜是启蒙镇境内的一道色佳美味的地方特色菜,其历史悠久,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腌制方法传统独特,工艺精湛考究。启蒙酸菜制作技艺在2019年6月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杨春云和社员们忙着采摘、清洗、晾晒芥菜的同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酸菜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杨飞月正穿梭于各村寨间收购合作社或村民们晾晒好了的芥菜,为今年制作启蒙酸菜做准备。
“启蒙酸菜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们就有了品牌,启蒙酸菜需求也更高了,为了打响启蒙酸菜这个品牌,现在我们就把农户的菜都集中到合作社来,统一制作,统一包装,统一的销售,产品畅销了,芥菜的需求就更多了,农户们每年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我们这个非遗技艺真正变成我们百姓致富的技艺。”杨飞月说。
据了解,今年启蒙酸菜全产业链预计全年上线下销售20万公斤,产值将达240余万元。
近年来,锦屏县坚持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增强非遗活力,彰显非遗优势,不断提升锦屏非遗知名度打造锦屏非遗文化品牌。先后成立了侗族刺绣、侗族银饰锻造技艺、启蒙酸菜、锦屏腌鱼等国家、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合作社8家,年产值近1000万元,带动务工人员500余人,实现把单纯的非遗技艺变成致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