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余贵重 谢官梅
人才兴,则乡村兴。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丹寨县创新采取筑巢雁归“回引”一批、造血赋能“育强”一批和政策激励“盘活”一批方式,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聚力“土专家”“田秀才”培育培养,有效激活乡土人才新动能。
筑巢雁归“回引”一批
乡土人才“聚”起来
“有一些长得不太好的小苗要及时剔除,这样后期品质才能有所提升……”在扬武镇干改村哈密瓜种植基地里,种植能手潘照周正在指导群众对瓜苗进行管护。
潘照周几年前一直在海南省打工,专门从事哈密瓜种植,掌握了育苗、移栽、管护等种植技术。听说村里成立产业扶贫合作社后,他辞去了异乡高薪工作,返乡参与村里合作社发展,带动群众把哈密瓜发展成为村里的致富产业。
在丹寨县像潘照周这样返乡创业的种植能手和能工巧匠还有很多,通过搭建平台、筑巢雁归,一批又一批在外经商务工的能人强人返乡创业创造,带领群众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筑巢雁归促振兴。丹寨县在122个村(社区)创办168个实体经济组织,2020年以来引导在外务工经商能人返乡创业260余人次,扶持自主创业26家,带动群众就业1483人,通过采取筑巢雁归“回引”一批的方式,切实让乡土人才“聚”起来。
造血赋能“育强”一批
乡土人才“壮”起来
“摘芽疏枝,合理控制茎蔓的量和分布……”在兴仁镇摆泥村的吊瓜基地里,省级科技特派员段如雁正在手把手教群众种植吊瓜技术。
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带下,摆泥村的吴小辉变成了吊瓜种植能手,并担任村级扶贫产业合作社吊瓜产业专班组组长,带动发展种植吊瓜等产业338亩。
丹寨县依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把田间地头作为培训课堂,引导科技特派员“手把手”传教,加强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培育一批了能手。2020年以来,丹寨县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养技能培训426次,培育了种养能手1336人。
造血赋能闯劲足。丹寨县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人才,整合资源培训农村实用人才7130人次,依托“企业+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培训技能人才6146人次,通过采取造血赋能“育强”一批方式,切实让乡土人才“壮”起来。
政策激励“盘活”一批
乡土人才“兴”起来
“这些年,在外打拼虽然小有收获,但最关注的还是家乡的发展。返乡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出台落地,帮助我圆了创业梦。”在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返乡创业龙明贵在服装加工车间里一边指导工人加工服装一边感叹。
龙明贵是龙泉镇乌尧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摆脱贫困曾到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多家服装厂打工。了解到丹寨县系列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后,毅然返乡注册了服装加工企业,带动35名群众就近就业。
丹寨县创新建立“党贷富”“人才贷”“青扶贷”等创业融资机制,主动帮助解决乡土人才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难事急事。截至目前,丹寨农商银行累计投放专项贷款资金近3800余万元,覆盖乡土人才186人。
政策激励动力强。丹寨县深入实施“三名人才”“锦绣计划”等,借助“万达小镇”和产业园区等平台,引导“名工匠”“名绣娘”入驻创业创造,每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通过采取政策激励“盘活”一批方式,切实让乡土人才“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