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龙文芳
“有甜头,有劲头!”
春风拂绿,万象更新。碧波镇王力霞收割完羊肚菌后,嘴角挂着喜悦。
过去一年,凯里市围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围绕“鸡、猪、渔、菌、菜”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两椒一果”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持续向好。
聚焦省州主推产业 开拓发展有新格局
按照省州12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凯里市明确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技术保障工作组,市级领导亲自主抓、研究、部署、调度,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和干部技术服务责任落实,推动农业实现“连片化、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精致化”发展。
据了解,全市建成以湾溪街道平茶、下司镇隆堡、碧波镇岩下等为代表的14个常年保供蔬菜基地;以舟溪镇辽阔大坝、三棵树格冲、下司镇沙漂为代表的设施食用菌基地6个;以三棵树镇赏朗村、格冲村杨家寨、格冲村樱桃寨为代表的7个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此外,还发展了旁海生姜、湾水香葱、下司芹菜、三棵树辣椒、格河狗肉香等一批特色蔬菜基地。
全市建成以宏大牧业、时新公司、永鑫畜牧为代表的生猪规模养殖场177个;建成500头以上能繁母猪养殖场3个;培育壮大凤凰苑公司、鸿睿公司、忠勇禽业、鑫梦蛋鸡和天鸣农业为代表的生态家禽养殖企业(大户)共180家(户);以凯里市群联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凯里市山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牛羊养殖企业(大户)共37家(户)。
聚焦坝区结构调整 发展方式有新转变
去年,凯里市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重点在舟溪、下司、碧波、万潮等镇打造5个500亩达标坝。
目前,凯里市坝区产业发展正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生态稻鱼(蛙、虾)+蔬菜”、“菜+菜+菜”为主的发展模式,如正在建设舟溪镇新中坝农文旅高度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建设和完善碧波镇又诗大堡坝蔬菜生产基地和五寨柿花坝设施蔬菜高效生产基地。
聚焦服务职能建设 综合保障有新提高
凯里市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专家组团精准化农技服务,打通基层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悉,市级组织了3个技术指导组15名农业技术专家下沉驻点开展种植防虫防病、养殖防疫工作,为产业业主和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去年开展集中培训42次,基地实地培训120余场次,培训管理人员、农民4500余人次。
整合各类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解决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7907.14万元投入产业项目发展。
整合水务、交通、供电等部门,投入资金646.31万元,用于解决急需配套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凯里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
聚焦质量提升建设 品牌培育有新成果
去年,全市完成“两品一标”认证共16个,认定面积10.2万亩,产量16.5721万吨。
草莓、凯里水晶葡萄、云谷葡萄、云谷提子、下司草莓、凯里平良贡米、凯里香葱、凯里生姜等都有了“新名片”,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
完成5家企业(贵州亮欢寨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凯里市思丰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贵州凯缘春酒业有限公司、贵州蓝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乡土粮仓农业有限公司)参与使用“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接续奋斗正当时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1年,凯里市将全力以赴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守好“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继续抓好“鸡、猪、渔、菌、菜”五大主导产业和“两椒一果”特色产业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大力推进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200亩以上坝区土地整治,加快舟溪、碧波、下司等坝区产业发展,建设湾水、万潮等一批供凯蔬菜基地。
同时,继续做好生猪及农产品稳价保供,力争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提升“平良贡米”种植标准,做强“平良贡米”品牌;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东西两线林下经济产业带建设,实现林下仿野生菌、中药材、鸡、蜂等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完成50户以上木质结构连片村寨农村消防建设项目;健全城镇公共配套服务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