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记者 王道东
“剑河县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探索新增了慢性病医疗扶助政策,设立慢性病扶助基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这都得益于中央财办定点帮扶下实施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开展。”4月2日,剑河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王建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剑河县着力构建起慢性病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开展慢性病证卡的办理排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证卡应办尽办,约定救治医疗机构、治疗内容及救治药物等,适时掌握慢性病管理对象诊疗情况。
“大病救助政策真好,我现在已经就诊30多次,国家帮我解决很大一部分,身体好后,我就可以和妻子一起赚钱养家了,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医保的帮助,我不知道怎么办。”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村民欧阳江对就医有着亲身体会。
该县每季度组织一次评审专家对申请救助的慢性疾病对象进行集中评审,实现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切实为农村贫困人口再设立一道保障线,减轻了患病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
为了更广泛的服务县内群众, 在构建慢性病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中,剑河县还出台“一增两降三提四扶”特惠政策。
“一增”就是增加慢性病保障病种,突破慢性保障病种限制。在原省、州确定的48种慢、特病种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后,增加了肾病综合症、痛风、成年人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一年、风湿性心脏病等15个病种纳入慢性病管理,全县的保障病种达到63种,扩大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受益面。
“两降”就是降低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和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个人年度内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下调至3000元,有效减轻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负担和降低了入院治疗门槛。
“三提”:一是提高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比例,将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比例在同级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上再提高10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提高大病保险补偿比例,将大病保险各分段费用补偿比例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保底补偿从100元提高到200元。三是提高部门救助标准,卫计部门的计生扶助对象的救助比例由50%提高到100%,个人零负担。
对州外就诊未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的贫困人口,剑河县还导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就诊信息,主动进行手工查缺补漏,目前已累计手工兑现救助州外就诊100人次12.47万元。
“每年3月份都是医保征收的关键时期,剑河县工作前置,剑河县大力宣传医保政策,提取最新准确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建立台账,反复与城乡医保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信息和精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合理化原因未参保贫困人口信息进行比对,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剑河县医保局局长杨昌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