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2日

谷陇镇:

2000亩茶树成为助农增收“摇钱树”

图为黄平县谷陇镇青塘村茶园基地

本报讯(通讯员 张艾) 黄平县谷陇镇,位于黄平县东南部,镇内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区,年降雨量1223mm,无霜期280天,广泛适宜多种生物繁衍。

过去,这里的农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传统小农家庭种植养殖经济,成了绝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基本能够解决家庭的吃穿问题,但是离脱贫致富奔小康还有很大的差距,是一个十足落后的贫困村落。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大力扶持和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窘境。黄平县谷陇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渐实现从传统农耕经济向产业型经济的转变,充分利用谷陇镇青塘村的地理气候优势,通过引进贵州九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白水河林场境内发展种植生态茶园2000余亩,每亩可采收干茶7.5公斤。

清明节前,青塘村茶园基地早春茶渐次进入盛产期,走进群山环绕的青塘村茶园内,200多名村民正散布在一片片长势甚好的茶园内采摘着茶树尖上的嫩芽,在茶树上雀跃舞动着的双手熟练且利落,不停地往拴在腰间上的竹篓里装的采摘的嫩叶,篓里的茶叶犹如一叶叶金晃晃的“金叶子”,承载着百姓的致富梦想。

“今天早上采摘了2.5公斤左右鲜茶叶,我准备多采摘一些,到下午应该能采摘5公斤,到时候再拿来称了换钱,如果采得快一天能挣到100多块钱呢!”正在茶园里采茶的村民杨大姐开心地说道。杨大姐是隔壁村的村民,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丈夫在外务工,她负责照顾家里的孩子上学和家里农活,前几年没有产业发展带动,靠丈夫务工的收入仅能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和孩子上学读书的学费,日子过得甚是拮据。现如今她表示自从村里建起产业,她可以在干农活和照顾孩子之余补贴家用,日子也过得宽松许多。

据了解,该采茶基地按照采摘一公斤20元钱的工价进行计算,当天采摘的鲜茶叶由农户采摘后统一称重回收,经验丰富熟练的采摘工人一天能赚到100元至130元不等,该基地的建立为附近农户提供就近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拓宽了当地农户增收渠道。

基地的负责人介绍,该茶园实行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基地内建设有加工厂房1个,生产线一条,当天采摘的鲜茶叶收集完成后可立即拿到流水线上对其进行加工包装,从采摘到加工包装完成仅需要一天的时间,包装好的茶叶第二天一早便能装运至浙江安吉进行销售,每公斤安吉白茶市场价格可卖到1600元至4000元。

“目前是茶园采摘盛采期,通过茶叶采摘可解决附近村民就近就业300余人,基地常规管护管理每年可解决80余人就业,直接带动就业农户每户平均增加3000元以上的务工收益。”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

据悉,通过发展安吉白茶产业,利益联结贫困户120户540余人,可解决600余人就业,每年实现劳动力就业收入500余万元。

--> 2021-04-12 谷陇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56819.html 1 2000亩茶树成为助农增收“摇钱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