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3日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规范化探讨

○天柱县第七小学 潘永丽

小学科学是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伟大,探索科学奥秘的基础学科。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科学课程普遍不受社会重视。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与实施,各学科都在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小学科学也在新课改的改革过程中逐渐地被重视起来。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才能提高科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反思,认为探索规范化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老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地死记硬背知识要点,主动思考不够,学习效率不高,无法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2、科学探究的效率较低。小学生思维发展缓慢,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考能力的培养,因而学习效率较低。

3、学校缺乏实验设备。由于小学科学被视为“副科”,普遍存在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教师只能照本宣科,造成学生无法动手实验,更谈不上探究科学原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走向规范化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升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当今,小学科学课程一直处于“副课”状态,未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是制约该科目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教学的重要因素所在,为此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一是加强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及教育机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加大实验设备的经费投入,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小学科学课的授课意义,从根本上践行科教兴国理念。

二是制定科学的教师筛选与任用制度,安排具备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科学教师,摒弃随意安排教师兼任科学课的现象。

2、培训师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是运用现有条件进一步强化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综合培训,以提升其教学能力。培训内容的制定不仅要结合小学科目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要切合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教学能力,尤其是提升其教学的责任心和科研能力。

二是制定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教师工资、教师奖金联系在一起,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以达到真正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目的。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升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通过科学授课提高小学生的创新力及想象力。小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可以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取自己感兴趣事物的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做利用放大镜聚光燃烧白纸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结果反应时间相对较长,教师一定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聚焦点观察初始燃烧现象的产生过程,找出有意义的科学现象进行讨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观察品质,能够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鲜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4、学做结合,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科学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透过实验产生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水》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水、牛奶、白醋、树叶、空气、石头、木头七种不同的物质,分别用不透明的口袋装好,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对口袋中所放置的东西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辨东西时可以从形状及气味上去思考,使学生能够对事物的结构有基本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动手触摸物体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对周围事物的分辨能力。这样通过动手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地思考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规范化的教学方法,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科学观念。

--> 2021-04-13 1 1 黔东南日报 c156952.html 1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规范化探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