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4日

打造高品质旅游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参加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专题轮训班学习体会

○ 祝显德

4月6日至9日,笔者在黔东南州委党校参加了第三期全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州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专题轮训班学习,领导和专家们的讲授让我感受很深,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两个问题,就是黔东南的旅游和高质量发展。在此,本人围绕黔东南如何以高品质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谈点个人体会。

发展旅游,是黔东南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应该是脱贫攻坚之后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条特色之路。但是,我们如何利用这种优势,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强化工作。

一、搞好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规划,强调要搞好顶层设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旅游未动,规划先行。黔东南16个县市,有着共同的地里环境、共同的区域特点,同时又有着各自的特色。在黔东南做旅游,既要考虑共性,又要兼顾个性。但每个县都是单独的个体,往往只考虑自己的特点,而忽略共同的特性。在一些路线的设计、产品的设计、项目的设计上不能与周边地区形成很好的对接和互补,没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优势。所以牛皮糖你在肇兴能买到,在西江能买到,在镇远也能买到,但体现各自特色的却很难买到。而要协调各县的步调,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则需要从州级层面来进行统筹规划。所以,在“四个轮子”一起转中,围绕“旅游”这个轮子,州里有必要成立强有力的专业班子,对黔东南的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省内外周边地区进行对接,围绕自身的特点做好统筹规划,确保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二、突出差异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体现在旅游发展上,就是要尊重个体差异,突出各自特点,推进百花齐放。进入黔东南,就要有黔东南的特点,到各县又要有各县的特色。所以每个县都要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能像过去那样同质化竞争。你说你是“侗乡第一寨”,我就说我是“天下第一侗寨”,你建25层的鼓楼,我就要建29层的鼓楼。什么是差异?差异就是即使是相同的东西,我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鼓楼都是一样的,高点矮点没关系,但在鼓楼下面表演的节目是不一样的,农耕文化的展示是不一样的,爱情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又如红军长征,既到过黎平,也到过镇远,虽然在这两个地方都有战斗,但重点又不一样。在黎平主要是开了“黎平会议”,形成了“三敢精神”,成了伟大转折的起点。而在镇远,主要是为红军解决了极度匮乏的军需补给问题,提高了红军的精气神。突出差异化,旅游才有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游客到了黔东南才会感觉“远近高低各不同”,才没有“到处都一样”的疲惫感。

三、彰显文化

黔东南的文化多姿多彩,这是一大特色和优势,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构成了一个多元文化体。黔东南的旅游一定要把文化元素用足用活,要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武夷山朱熹园就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把这些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旅游之中,就能够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够激活出时代的生命力。这也是未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当然每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又不一样,可以各有侧重,既统筹共性,又兼顾个性。比如黎平的肇兴和镇远的报京,虽然都是侗族,但有南侗和北侗之分,服饰、语言、习惯又各不相同。所以文化的表现也应该不一样。又如黎平翘街是历史文化名街,镇远古城是历史文化名城,但两者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点又不一样,所以在旅游设计上要彰显出各自的文化特性。其实,做旅游就是做文化。把文化做强,就能把旅游做活。

四、培育市场

要把旅游做成产业,就要培育市场。只有市场成熟,产业才会成熟。要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要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那就要培育好文化旅旅游市场,以市场来推动文化旅游。培育文化旅游市场,首先要培养文化旅游人才,这个很重要,没有一大批文化旅游人才的支撑,这个市场是很难培育起来的。除了要培养高端文化旅游人才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实用型文化旅游人才。这样才能把文化旅游做在山水之间,才能做到旅游让文化“被看见”,文化让旅游“被记住”。当山水与文化真正结合的时候,“诗”便遇见了“远方”。

五、强化宣传

旅游离不开宣传。宣传并不仅仅是营销,其实宣传本身也是旅游。宣传做得好,旅游就已经开始了。因此,要注重宣传策划,注重宣传推介。同时,还要将文化旅游宣传和科技结合起来,借助科技手段,让旅游文化宣传本身也成为一个产业,那效果就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当然,还要引导每个人自觉地成为文化旅游的宣传者。所以2018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镇远采访“可持续基层党建+”时,让我给他们介绍镇远,我就用当时刚写好的一首诗来介绍镇远,叫《我看镇远》:“八镇加四乡,一河贯中央。自西向东流,太极起舞阳。青龙洞绝壁,三教来开张。官殿立山头,四神齐欢畅。歪门斜道走,顿悟神秘巷。古城垣盘旋,险峰出画廊。祝圣桥横卧,碧波醉霞光。千年历史城,中外美名扬。”因为概括得好,中央电视台12频道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为镇远连续播出了三集专题,每集25分钟。当然是免费的。宣传也成了生产力。

当然,打造高品质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作者系中共镇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 2021-04-14 —— 参加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专题轮训班学习体会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044.html 1 打造高品质旅游 推动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