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4日

做好产业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

—— 学习贯彻202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思考

○ 吴忠寿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笔者通过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精神,对黔东南州在做好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方面有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产业发展、巩固扶贫成效的基础条件,需要补齐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基础设施短板。当前,我们要面对产业发展、振兴对基础设施的新需求,进一步整合好各部门资金对产业基础设施投入,打通产业扶贫到乡村产业振兴的梗阻。对于黔东南来说,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要持续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电力、通信、供水以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原有的乡村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不断强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智慧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旅游集散中心、物联网等“农业+”新型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

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应该立足乡村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把零散的产业扶贫项目转移到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发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推进各类要素与当地企业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加强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着力推进优势种养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标扩量;加大对农村农业特色农产品的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持续提质增效;要促进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把具有500亩以上坝区作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主要载体,积极引导产业向坝区聚集,吸引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坝区流动,优化生产力布局,集约利用资源要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

三、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互联网+”“生态+”和“旅游+”等深度渗透并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从而催生了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精准把握扶贫产业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衔接点,应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厚植特色产业优势,深挖拓展产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等产业,形成农业产业与观光、休闲、旅游、康养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农业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实施“互联网+农产品”推动计划,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结合产生叠加效应和聚合效应,生成并巩固“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物流”等新型业态。

(作者单位:黄平县工商联)

--> 2021-04-14 —— 学习贯彻202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思考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046.html 1 做好产业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