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4日

款场乡: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本报讯(通讯员 冉儒丽) 近年来,三穗县款场乡结合乡情实际,积极推进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力挺乡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组织联动,奏响“致富曲”。按照“种植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建设标准,全面整合坝区、林区资源,靶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涵盖食用菌、林下养鸡等产业,通过“支部+合作社+功能型党小组”的组织方式,设立联村党委1个,产业支部3个,产业党小组22个,利用林地和坝区的区位优势,成功搭建款场乡等溪猴头菇基地,依托1400亩可用林地发展林下养鸡,建有200余个圈舍。目前,坝区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羊肚菌30亩,猴头菇70余亩,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70人,培育致富带头人23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出栏1万余只鸡,共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

人才导动,唱响“指导音”。用活农技专家人才资源,结合1个贫困村1支农业专家团队、1个产业党组织1名农业产业指导员,围绕年龄、学历、技术等方面推选功能型小组组长,带动全乡产业管理、技术支持、产销对接一体化提供服务保障,在已经建立的22个功能型党小组中,共有5名农技专家,共指导开展坝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技术培训6期210人次。

支部推动,吹响“服务号”。健全产业党小组工作职责,按照产业特点分别设置技术服务党小组、劳务输出党小组、劳务产业党小组、产销对接党小组4个组织架构,形成“技术指导、产销对接、劳务用工、劳动保障”等一体化服务保障体系。目前,全乡技术服务党小组为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及销售渠道共计12余次;劳务输出党小组为基地日常用工,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700余人次;劳务产业党小组在建好用工台账,为工资协调及劳动保障20余次;产销对接党小组为合作社提供政策、销售、融资等服务20余次。

协作互动,扩响“互助路”。积极发挥农村党员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农村构建“产业党小组+党员致富能手+农户”等产业化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在产业发展上理思路、壮产业、强队伍,每个产业党小组,帮带一个村民组,每名党员帮带1至3名农户,组织近50名党员干部全方位宣传坝区产业、林下经济,利用远程教育、现场授课等方式重点围绕实用技术、市场信息、资金利用等方面开展专题业务知识培训。

--> 2021-04-14 款场乡: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055.html 1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enpproperty-->